原子序数的元素,逐渐聚变为高原子序数的元素。
直到最终的极限:铁元素。
所有恒星内部的核聚变,到生成铁元素后就停止了。
因为铁聚变是一个特殊的过程,当两个铁原子核发生聚变时,不再是放出能量,反而是吸收能量。
这就导致核聚变所需的温度和压力无法继续维持。
因此,铁的形成就标志着恒星已经濒死。
在这个阶段,恒星内部因为引力而继续坍缩,但外层物质却不断膨胀,并喷射各种物质。
恒星的体积不断变大,最终形成红巨星。
此时,如果恒星原本的质量特别大(几十到几百倍太阳质量),超过了某个界限,那么就会发生超新星爆炸。
这是宇宙中最为可怕的天体现象之一。
超新星爆炸产生的光度,足以和整个银河系中几千亿颗恒星的光度总和相当。
一瞬间释放的能量,相当于太阳在100亿年内释放的能量总和。
那是恒星在死亡前发出的不甘怒吼,极尽升华,横扫一切。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天灾”,没有任何手段能够阻挡。
一位寿元无多的老恒星,携着帝超新星而来,就问你怕不怕。
最后,恒星所在只有残留的少数尘埃,在宇宙风的吹拂下,永久消散于天地间。
当然,宇宙中大部分的恒星质量都较小(几到几十倍太阳质量),并不会发生超新星爆炸。
它们会走向另外一种结局。
这就是恒星演化的第四个阶段:末期演化阶段。
在这个阶段,恒星一般会变成三种类型的天体。
分别是:白矮星、中子星、黑洞。
第四阶段的恒星虽然无法再发生核聚变,避免引力坍缩。
但是其组成原子并不是那么好压缩的。
因为原子内部有电子,而电子由于泡利不相容原理,很难被压缩。
这种抵抗力叫做电子简并压力。
所以,当恒星自身的引力和电子简并压力平衡时,就形成了白矮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