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的态度。但近几年来由于有计划的发掘,已经把地层的关系弄得相当明了,尤其是关于卜辞本身的研究已达到能够断代的地步,便是哪一片骨版是殷王的哪一代卜的都可以知道了。对于这项资料到了现在还要怀疑或否认,那和前几年的一般人把龟甲兽骨当成“龙骨”,拿来做药品的态度,是同样的不足取。因为那是恰好该当着孔子所说的“过犹不及”。
卜辞是卜的纪录,殷人最为迷信,无论什么大小的事情都要卜,一卜总是要连问多次。卜的资料主要是使用龟的腹甲和牛的肩胛骨,所卜的日期和事件便纪录在兆的旁边。有时连卜的人和所在的地方都记载上去。有时更纪录着所卜的效应,便是在卜之后若干日期果然效验了的事情。那种效验有在一百七十九日以后的,有那样长远的日期,可以说每一卜都是不会失掉时效的。据此可以想见殷人是怎样的迷信了。但是殷人之所以要卜,是嫌自己的力量微薄不能判定一件行事的吉凶,要仰求比自己更伟大的一种力量来做顾问。那个顾问是什么呢?龟甲兽骨只是用来传达那位顾问的意旨的工具,并不是直接乞灵于龟甲兽骨。因为殷人把龟甲兽骨用过之后便拿来毁弃,这在殷墟的地层中是表现得很明白的,殷人并没有直接以龟甲兽骨为灵。卜这项行为之成分是卜问者的人加卜问的工具龟甲兽骨加被卜问者的一位比帝王的力量更大的顾问。这位顾问如没有,则卜的行为便不能成立。这位顾问是谁呢?据《周书》的《大诰》上看来,我们知道是天。
于(粤)天降威,用文王遗我大宝龟,绍天明。……天休于文王兴我小邦周,文王惟卜用,克绥受兹命。今天其相民,矧亦惟卜用。
周代的文化都是由殷人传来的,据此我们知道殷人所卜问的对象也一定是天,便是在殷墟时代的殷民族中至上神的观念是已经有了的。这在卜辞本身也有它的十足的证明。
一、“帝隹(唯)癸其雨。”(《卜辞通纂》三六四片,下略称《卜》。)
(天老爷在癸的一天要下雨。)
二、“今二月帝不令雨。”(《卜》三六五)
(在这二月里天老爷不会下雨。)
三、“帝令雨足年?帝令雨弗其足年?”(《卜》三六三)
(天老爷要下雨来使年辰好吗?天老爷要下雨使年辰不好吗?)
四、“帝其降堇(馑)?”(《卜》三七一)
(老天爷要降下饥馑吗?)
五、“伐方,帝受(授)我又(佑)?”(《卜》三六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