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秀儿夸张地叹一口气:“要我说啊,你何必揽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晋升不晋升,有那么重要么?做宫女而已,就算做成了尚级的女官,仍旧不会是这一片红砖碧瓦的主人,只是奴婢而已,那么认真做什么?”
幼安知道,自己跟韦秀儿的人生理想,差别实在太大。从小顺风顺水长大的韦秀儿,最大的烦恼不过是比较不出究竟哪个皇子最为英挺帅气,她必定不能理解,自己迟早有一天,一定要以最完美的姿态走进含凉殿的心愿。
“我才不会亲自查,”幼安在她脸颊上一捏,“我不过是先来了解一下,免得到时候被人几句话就唬住了,你等着吧,过不了几天,就会有人主动跳出来了。”
果然不出她所料,内六局的宫女这么一闹,有人就坐不住了,三番两次找门路,向武皇后进言,建议彻查内六局的收支账目。其中,内侍省对这件事最为热心,几个学过些数算、账目的内侍,主动请缨,愿意协助尚工局彻查。
幼安自然也想得到,内侍省如此热心的原因。原本内侍省掌管御前的迎来送往、宫里的采买收支,虽然是阉人,地位却很微妙,寻常的朝臣都不敢为难他们,还要私底下送上丰厚的赏钱,借以打探皇帝的喜怒。可自从皇帝的头风病日渐严重,武皇后代理朝政,内侍省的地位就大不如从前,在一些事情上,内六局就渐渐盖过了内侍省。
好容易让内侍省抓住了这个机会,即使不能夺位一部分权力,能让内六局颜面扫地,也是好的。
武皇后自然不会亲自过问这些琐事,随手便指派给贺尚宫安排。偏赶上有番邦属国刚递了国书,要来朝见帝后,贺尚宫忙得不可开交,便又往下派了一层。这一派,倒是给幼安派了个很尴尬的人来,正是那位见过两次面的小书女。只不过,有些时日没见,这些小书女也高升了,已经内弘文馆里正式的书女了。
有宫婢正式地介绍了,她才终于知道,这个高挑的女孩子,姓上官,那曾经是满朝文武中,相当煊赫的一个姓氏。
幼安很少会对人生出这种别扭的情绪,因为她太了解“人各为己”的心态,也觉得这样并没有什么不妥,可她对上官婉儿就是亲近不起来。
比起时下公认的那些美女,上官婉儿的面容显得太过素净单调了,可她身上带着一股特别的气质,一看便知饱读诗书。也正因为这一点,无论她说什么,总是很容易叫人相信。内六局和内侍省,都对她来监督查账没有意义,反倒把幼安这个真正掌管刑罚的女史,给冷落了。
匠人与读书人之间,自古就有一场打不清的官司。在儒士眼中,能做出精巧的机关和繁美的器物,靠的不过是奇巧淫计,使人玩物丧志。可在能工巧匠眼里,一切都要凭本事说话,只动嘴算什么能耐?幼安告诉自己,她对这位上官婉儿看不顺眼,完全是因为身为匠人之后,不能在诗书后人的面前丢面子。
当几个柳木箱子装着账册搬进荣恩阁时,幼安终于忍不住了,上前问道:“上官娘子既然奉命来监督,都不用验证一下这些账目的真伪么?”
上官婉儿的情绪,就好像从来不会波动一样,她微微笑着反问:“根本还没有打开看,哪里就能断定真假?这么多人在这,这么多双眼睛盯着,一点点看下去,有可疑的地方,总能揪出来的。”
她浅浅笑着说话的样子,就跟那天在东市绣坊、李旦身边时,一模一样。她自己不生气,挑动别人生气却是一把好手,叫宫婢上前把箱子逐一打开:“安娘,要是你有好办法直接鉴别真伪,那就让我们开开眼。要是也没有,那就把账册分下去,让他们开始吧,时间可是紧得很呢。”
幼安被她这么拿话一挤兑,要是找不出点什么来,面子上就过不去了,往后几天,都要顶着个“没事找事、浪费时间”的帽子。
她的目光在几口柳木箱子里扫了一圈,忽然伸手抽出一本账册来,放在上官婉儿面前:“这一本封皮木料的颜色,明显比前后几册浅一些,说明用的不是同一批木料装订,这算不算可疑?”
上官婉儿连手指都不动一下,便说道:“装订这一本时,刚好用了别的木料做封皮,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仅凭这一点就说账册有假,恐怕不能叫人信服吧,还是要看了内容才知道。”
幼安随手翻开两页:“这内容不看也罢,一本账册上的内容,应该是今天记一点,明天记一点,到整本记完的时候,所有纸张都应该陈旧卷边,可是这一本里面的纸张,都是簇新的,可见这本账册,根本就是重编制的。”
话一出口,原本低头等着看热闹的人,都抬头来看向幼安,这种细节听起来简单,可要是没人说起,也不是那么容易注意到的。
上官婉儿回头转向内六局来的人:“这一本是谁送来的,自己出来解释。”
&nbs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