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短篇小说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 第254章:造海船,开启海上丝绸之路

第254章:造海船,开启海上丝绸之路(1 / 1)

辽东。

平壤城外。

李承乾从各地召集了上千造船工匠。

屋内。

七位在高丽,新罗,驰名已久的造船大师,正战战兢兢的跪在地上。

“好了,免礼吧。”

“孤让人召你们过来,是要给孤造最新的大船,能够在海面上有效抵御风暴的海船。”

“今日,便是集思广益,把最新大船的雏形敲定下来。”

造船,对于李承乾来说,是很关键的事情。

这涉及到整个大唐对外的开发教化之事,包括海上贸易的开辟。

王朝时代,海上贸易的兴盛,大致是起源于唐朝,在宋朝至明朝初期达到鼎盛。

宋朝的海上丝绸之路空前繁盛,海商足迹遍布东南亚与印度洋,远抵非洲东海岸。从东北方的胶州湾,到中部的杭州湾和福州、漳州、泉州金三角,再到南部的广州湾、琼州海峡,布满开展市舶的港口。宋朝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被广泛交易到东南亚、南亚、中东乃至非洲。

李承乾想要提前打造海上丝绸之路,这其中贸易所用的海船就必不可少。

只是大唐初的造船技术虽说不错,但更多是用于在内陆行驶,涉及到远洋贸易,就比较拉胯了,属于水船而非是海船。

现如今,李承乾要打造的,就是能够在大海上长久航行的海船。

辽东山多树多,木材资源丰富,加上沿海,为造海船提供了不少条件。

在海船的制作上,本身也有一定的技术储备。

李承乾要做的是,让这些原本技术上敝扫自珍的造船大师们,共同探讨,研究,再加上自己的一点提示,造出能够进行远洋贸易的海船。

“孤要造的,是能够远洋的大船,汝等先给孤讲述一番,这造船一般是如何造的。”

李承乾摆摆手,侍卫搬来七条椅子过来,让七个造船大师坐下。

七位造船大师面面相觑,在太子的命令下入座。

一番对视后,最终还是由那位年逾花甲、白发苍苍的李姓大师率先打破沉默。他恭敬地朝李承乾拱了拱手,声音带着几分沧桑与专业。

“禀太子殿下,这造远洋海船,选材可是开篇第一道难题,马虎不得。辽东山林虽广袤无垠,木材看着多不胜数,但真正合用的,着实得费一番心思去挑。”

“就拿那柚木来说,质地坚硬似铁,纹理细密紧实,任是海水成年累月地侵蚀,也难以伤它分毫。”

“只是柚木生长缓慢,在这山林里寻觅起来,颇为不易,还得差人漫山遍野去甄别。铁力木亦是上选,分量沉,入水即沉,耐腐性极佳,可伐取时,普通斧头砍上去,没几下就卷了刃,非得用上特制的利刃才行。”

李承乾听得专注,不时点头,示意他接着讲。李大师歇了口气,继续说道:“挑好木材,干燥处理也极为关键。新砍下的木料,湿漉漉的饱含水汽,要是贸然用上,船板不出半年,准会裂得像龟壳。”

“须得寻一处通风干爽之地,将木材规整码放,慢慢阴干。这一晾,短则数月,长则一年有余,还得时不时派人查看,倘若碰上连阴雨,湿气渗进去,前功尽弃不说,糟蹋了好料子,更是心疼。”

新罗来的朴大师见缝插针,拱手接着话题:“禀太子殿下,等木材干燥妥当了,开料又是精细活。”

“匠人们得依照事先绘好的图纸,一毫一厘都不能差。”

“这用锯之时,锯齿得时时打磨,钝了的锯子,不仅费力,还容易把木料扯出毛刺,坏了品相。”

“斧子劈砍时,角度也有门道,稍有偏差,船板薄厚不均,后面拼接就成了大麻烦。”

两人开了头,气氛顿时从肃然变得缓和很多。

几个大师也明白了,太子殿下是真准备造远洋大船。

于是开始纷纷建言。

高丽的金大师紧接着说道:“船板拼接更是重中之重,咱大唐如今常用的榫接钉合,用到海船上,还得改良精进。”

“那钉子,需用上好的精铁,投入洪炉反复锻打,加粗加长,钉入船板前,还得在桐油里浸泡个三五日,防锈蚀。”

“拼接时,光平接可不够,还得有斜搭、燕尾榫相互嵌套,如此才能让船板浑然一体。”

“说起这龙骨,更是海船的根基命脉,须得寻那两人合抱粗的巨木,去皮刨光,再细细打磨,直至顺滑无比,嵌入船底时,还得用楔子、铁钉双重加固,一丝缝隙都不能留,不然遇上大风浪,龙骨松动,整艘船都得散架。”

李承乾忍不住插话问道:“金大师,孤听闻,这造船时,木材之间契合不好,还容易生虫,可有法子应对?”

金大师忙不迭点头:“殿下英明,这海船长期泡在水里,湿热环境最招蛀虫。老奴的法子是,把船板先搁在大锅里蒸煮一番,水里再添些防虫的草药,像苦楝皮、雷公藤这类,煮透之后,任是再刁钻的蛀虫,也啃不动船板。”

新罗的朴大师又接过话茬:“殿下,船身内设水密隔舱也是关键一环。这隔舱看着简单,实则工艺繁杂,舱壁得用厚实木板,与船身连接处要用麻丝、桐油灰密封紧实,半点不能透气透水。只是做这隔舱时,尺寸最难把控,大一分小一分,都影响舱室布局,还得一次次丈量校准。”

擅长帆具的那位大师这时站了出来,微微欠身道:“殿下,帆的讲究丝毫不比船身少。现有的帆到远洋里就显得单薄无力。要造新帆,先得织料,岭南新出的绸布虽说轻便,可韧性不足,还得混纺些麻线进去,增强拉力。”

“裁剪时,形状得是多边梯形,这角度每一处都得精心计算,太钝兜不住风,太锐又易破损。还有啊,这帆索,用普通麻绳,经不住海风长时间吹刮,得用上三股拧成的特制缆绳,里头还得夹着细钢丝,方能经久耐用。”

李承乾点点头,对于造船,也基本上有个大概的知晓了。

只是这跟他自己揣测的想法有很多出入,尤其是造海船这等事情,显然不是个容易事。

一艘海船造出来,少说也需要个一年半载,即便是建立标准化的造船流程,恐怕也不能缩短太多时间。

有些程序,譬如木材的处理上,就不是能轻易节省掉时间的。

“诸位大师说得头头是道,孤很是欣慰。只是远洋航行,风云变幻莫测,遇上风暴如何?船身稳固性又该如何额外加固?”

这算是给出个难题了。

众人又是一番思忖,许久,李大师才缓缓道:“太子殿下,遇上风暴,船身重心得压低,可在船底增设压舱石,用铁索固定。船舷两侧,还得加装厚实的护板,用榫卯牢牢锁住,风暴里海浪拍击,能挡上一挡。”

“为防万一,还得多备些应急修补材料,像备用船板、桐油、麻丝,万一船身破损,能及时抢修。”

李承乾清楚了。

造船主要是通过六个步骤。

选材,干燥处理,开料制板,拼接组装,帆具制作,还有最后的防护与辅助设施配置。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最为主要的船体结构设计。

到最后,还要重新制定新的建造标准流程。

这无疑是个不小的工程。

但必须要从现在开始就准备。

——

七日后。

神武宫。

李承乾都感觉到有些累了,好歹大概的造船方案定下。

接下来是对船体制造各方面技术的汇总和优化。

譬如优化龙骨结构,改进船板连接方式,优化水密隔舱技术,改良船帆形状和材质,增加船帆数量和布局等等。

这些技术,不是说李承乾自己就能全部搞定的,还是需要慢慢聚集人才,而后逐步进行改良。

当然,至少现在来说,已经可以开始进入到造船的步骤来了。

“殿下,好消息。”

李德謇匆匆忙忙的赶过来进行汇报。

“什么好消息?”

李承乾放下笔,他正在写关于船厂的章程。

李德謇一脸惊喜的回道:“殿下,刚从长安传来的消息,陛下在朝堂上,通过了殿下的新政,在经过百官讨论后,决定先在一些县城进行尝试,如果有效果的话,那么就会在整个大唐进行改制。”

这个消息确实很惊喜。

就连李承乾自己也没想到,二凤竟然会选择套用他的新政。

这里面的象征意义,要更加大于实际意义。

李世民这么做,几乎是在像所有人宣布,他对于太子新政的支持,也意味着对于太子正统之位的支持。

旁人看来,这次的新政,很有可能就是陛下跟太子都已经商量好的,现在辽东进行,然后蔓延到大唐。

“还真是个好消息。”

李承乾表示了肯定。

李德謇略微迟疑后说道:“陛下这般做,想来对于殿下还是很认可的。”

“或许拿下百济后,便可返回大唐了。”

李承乾不可能一直待在辽东的,等到一统海东,自然还是要返回大唐。

否则偏安一偶,这大唐皇帝位,还要不要了。

真要拖到二凤驾崩,那还不知道多少年了,况且也没有太大的必要。

“等拿下百济再说吧。”

李承乾跳过这个话题,转而说道:“据说百济联合倭国,似乎是答应了倭国那边不少条件,请倭国出动了数百艘战船,要对沿海一带进行骚扰。”

“眼下我打算操练一批水军,如今新罗那边,已然是稳定得差不多了,我需要找个人接替苏将军,你觉得该让谁去。”

苏定方是个全能型选手,不仅是陆战,历史上水战也是很有天赋。

在唐高宗时期,没百济的战役中,苏定方率领水军渡海作战,成功登陆并击败百济军队,为唐朝征服百济、扩大在朝鲜半岛的影响力立下汗马功劳,展现出了出色的水陆两栖作战指挥能力。

这次操练水军的事情,李承乾思来想去,还是交给苏定方来干。

能者多劳是一方面。

更多的方面,是现在李承乾麾下缺乏优秀且能独当一面的将领。

裴行俭,薛仁贵这等名将,毕竟还是没完全的成长起来。

“我认为,或许可以让贺兰楚石去。”

李德謇说出了自己的人选。

李承乾微微皱眉:“为什么是他。”

对于贺兰楚石,没杀已经算是恩德了,还把新罗交给他,这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李德謇无奈道:“贺兰楚石在东宫任职多年,经验丰富,眼下练兵的练兵,备战的备战,算来算去,也没有比他更为适合的了。”

李承乾眉头舒展开来。

这话倒是没错。

贺兰楚石治理地方不行,军事管理也不行,但终究是为官多年,在政治斗争这块,也是有经验的。

“好,就让他去吧。”

新罗如今更多的问题,是对于贵族的镇压,权力的争斗,尽量平稳的进行过渡。

这方面,贺兰楚石是能干的。

眼下新罗,因为没有经过高丽那样的武力扫荡,大的风浪没有,小的麻烦还是很多的。

这就需要足够的人手跟时间去做。

另一边。

贺兰楚石得到消息后,欣喜若狂。

这些日子,他基本赋闲在家,因为丈人被抓走之后,太子对他的冷落越发明显了。

这让他一直都感到很是不安。

如今有了新的任命,心里头顿时就安稳许多。

“太子还是在乎我的。”

贺兰楚石新心中,很快就为自己先前对太子的误会感到羞愧。

想来是因为自己治理地方跟操练军队的能力不行。

现在有了用武之地,太子立即就想到自己了。

四月末。

百济这边的王太子扶余隆,带着一众麾从,终于是赶到了长安。

望着偌大的长安城门,坚固高耸伟岸的城墙。

此刻扶余隆终于意识到,百济跟大唐的差距有多大。

“这般大的城墙,看不见半点缝隙,犹如是一整块巨石,当真是巧夺天工。”

扶余隆下意识的发出感叹。

这是因为如今的长安城墙,已经在李世民的吩咐下,全部都铺上了一层水泥。

所以咋一看到,不明白的人,会以为整个长安城墙都是块巨大的石头雕刻出来。

“哪里来的土包子。”

路过的长安商人正好是听到了这句哈,不由是嗤笑道。

老施新书:

最新小说: 公主殿下嫁到 满级大佬重生以后 王妃天天想和离 空间之哥 反派有条红纱裙[穿书] 重生之世子宠妻记 毒妃萌宝:妖孽皇叔,缠不休 这只公主是假的 臣婢 [综]喵的江湖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