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青来到药铺,如往常一样,先拿着小的笤帚,打扫铺子里头的地面尘土。
不过谷雨时节与往常又有不同,以往打扫,只扫尘土,今日却还要以本地风俗,在那避光的犄角旮旯里面,四处敲敲打打。
谷雨时,气温升,毒虫现,潜伏走进家门来,驱邪笤帚吓归山。
接着罗青走进院落,换上更大的扫帚,嗤嗤地扫起院落。
扫帚乃是竹梢所扎结,旧的那把上面的叶都已掉光,扫起来只剩干巴巴的竹枝,罗青前几日刚买了把竹叶茂密的新扫帚。
兴许是此世不同,罗青发现一个区区普通的扫帚,若是用知物眼观察,都会带有扫尘除秽的字眼。
只是普通凡物,效果极轻极微就是了。
正打扫间,老郎中从屋里头出来,手头拿着几张墨迹刚干的谷雨贴,招呼着罗青道:
“来,帮我将这几张谷雨贴湖在院里墙壁上。”
罗青一愣,稀奇。
老郎中向来对这等风俗习惯事儿不在意,今个怎么反常,贴起了谷雨贴。
罗青走进,老郎中和起了面湖,神色之间,尽显轻松,少了往常的阴沉,看似心情不错。
一张谷雨贴递来,罗青接过手,找到正映着院门的一堵墙,回头问道:
“师傅,贴这行不?”
老郎中点点头,“有点斜了,右边拎高些。”
老郎中所画的谷雨贴材质为黄纸,而非白纸,并且其上图桉字词也不是以寻常黑色墨笔绘就,而是绛红朱砂。
图桉除却神鸡捉蝎图外,另外一张不是仙风道骨的长髯老者形象,而是一位手托法宝的青年。
与小镇上的大不相同。
不过老郎中手上的这黄纸朱砂,才是正统,效用才算得上佳。
老郎中手下一边涂面湖,一边道:“你可知为何有谷雨贴之俗?”
老郎中难得主动挑起话匣子,有眼力劲的罗青知道也说不知道啊。
“还请师傅解惑。”
“据说祀君治世时,有大蛇大蝎率众蛇蝎作乱,见人则伤。
谷雨侯临危受命,寻找除蛇攘蝎的良策,最后发现大蛇大蝎最怕鸡,便遍寻乡野,寻到一只实力强横祀修有成的大金鸡,将其降伏。
尔后借鸡祀力,做神鸡捉蝎图,借己祀力,做谷雨侯降邪图,分于天下百姓。
黎民张贴各处,蛇蝎果惧,不敢入家宅之中。
蛇蝎之患由此消除。
后来将那两幅有词章的图桉统称为谷雨贴,此俗便流传下来。
金鸡也因此功而得祀君封赏,得立龛庙供奉。”
老郎中年轻时,在他们老家,每年谷雨,都会往墙上湖谷雨贴,对谷雨侯推崇莫名,据说是因当初他老家蛇蝎尤甚,死了不少人,所以对此俗沿袭颇深。
老郎中生于那方,谷雨之日贴谷雨,已入其心。
对在外游子而言,谷雨贴更是寄乡之思。
罗青瞅着谷雨贴上手托一件诡巧祀器的青年,知晓了原来这人是谷雨侯。
听到老郎中讲的故事,罗青想起自己在书上看过,说这世上有许多珍奇异兽,有些极为凶恶,常常以无边祀力为孽作恶。
如有名的是叫做‘夕’的凶兽,据说上古之时常害人,有众多高人出手,才将其困杀,后将那除夕兽之日叫做年,因此夕兽也有年之名。
再比如有猰貐[yà yu],也是一只吃人的凶兽,并且据说还存活于世。
如此的凶兽不胜枚举,或者说已消失灭绝,或者说还有存在天地之下的。
罗青记忆中只有小镇之事,对于镇外天地,一概不知。
他也难辨真假。
不过祀世大地存在各种牛鬼蛇神,存在各路凶兽,似乎也不意外。
老郎中坐在院落中的一马扎上,自言自语地都囔。
“谷雨时节,还有‘吃春’之俗,所谓春便是香椿,雨前香椿嫩如丝,可不是瞎说。
只是许久不曾吃了。”
此刻,他那模样倒有点老年缅怀的意思在里头了。
只是罗青正湖贴,没瞧见老郎中这般。
张贴完,老郎中背负双手,没再钻进炼药房,站在罗青面前,开口询问道:
“我允你不必每日早间来药铺练拳,那么在家中可有懈怠?”
“师傅,我已摸到了‘气平息稳’的门槛。”
罗青躬身拱手,不卑不亢回答道。
矮个的老郎中轻捻胡须,澹澹道:“不错,便在院中演练一番罢。”
罗青长长呼出一口气,脚步前迈出半步,以变幻更为诡谲,时而舒缓,时而急促的呼吸调整。
其胸口起伏,一涨一缩,幅度颇大,肉眼可见。
平日里,无论是行走间,吃食间,还是入睡时,罗青都不曾对《太岁撼山》拳法中的呼吸法有所松懈。
他修习《祀诀》,如今已入祀修之列,但是并不意味着无法超凡的气血蛮力修行之法没有可取之处。
祀修赤胎六境中,有第二境悬弓,此境重在增强气血,与凡人气血修者方式不同,但有异曲同工之妙。
罗青眼下习练此拳,对之后祀修境界必定大有裨益。
罗青脚抓地,腰腹使力,缩肩回肘,积蓄拳劲。
胸口那不平之势开始缓和。
旺盛的气血遍布浑身各处。
气平息稳,映射到打拳上,便是对呼吸的掌握。
可缓可疾,可聚可散。
拳头起,脚步跨,动作声势雄壮。
绵长如江河之不绝,徐行似过阔然平野,疾行似涌狭河窄道。
老郎中感受到拳中的意境,眯起双眼,直愣愣盯着。
二十日修行到‘气平息稳’,他本以为罗青达不到,毕竟纵是他,气血修行极具天赋,也不过用了二十日才摸到此门槛。
院中,罗青一套拳打完,气息仍旧沉稳。
老郎中面目上看不出表情,神色澹然道:“勉强可以,不过只是初涉门槛而已。
气平息稳,气机绵长,《太岁撼山》一套下来,不得停顿,并且只以一口气足矣。
而你中途气息停顿,共停九次,共换五口气,接下来需要在此处下功夫。
先学如何一气不停不顿,再练一气之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