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大汉钢铁直男 > 第一百一十二章 定章程

第一百一十二章 定章程(1 / 1)

自打张远来到长安之后,见到了刘彻。

往后做的每一件事情,主动也好被动也好,走得慢也好被人推着走也罢,张远都没有过这样的动力。

权力能够改变一个人,当没有太多的顾及便可以实现心中所想,这种感觉便会让本身的动力加强很多。

从建章宫离开回到太学之后,张远把刘彻的话跟吾丘寿王还有一些太学内的官吏说了一遍。

当然不包括夜郎部族的事情也不包括那份绝密的造神计划。

“诸位,太学自打成立以来已经一年多了。

我们一致比不上其他几个官署,就连典属国也盖过我们太学一头。

大汉这么多机构当中,我们排列倒数第二,刚刚超过将作大匠府。

眼下我们的机会来了,一旦我们彻底掌控了天下官学,数十年之后百年之后,大汉很大一部分的官吏就都出身自太学。

人不可能没有野心欲望,农夫想要在秋季多丰收一些粮食,兵士想要多杀死一个敌人收获一份军功,工匠想要建造万世不朽的宏伟建筑,商人想要赚取数不清的钱财,为官者人人都想更进一步,而我们育人者的欲望便是要让天下无白丁,世人皆以出自太学而荣。”

“太学令说的好,诸位此次不仅是太学的机会,也是我们的机会。

做好了我们人人便可更进一步,各地官学到处都是空缺,我可能晋升不了,但是你们都有希望晋升。”

张远刚刚描绘了一个远大的画面,吾丘寿王就开始以各个人的私欲为支点。

两个人说的都没有错,官学兴盛获取最大好处的是大汉的官僚系统,其次便是太学。

换做个人的利益来说,很可能外面那些迂腐的官吏都担心太学学子抢占他们的位置,但是太学内的官吏不同。

太学的地位拔高,每个郡的官学负责人便都是职级六百石的官员。

现在太学内这几十名官吏张远两千石的卿大夫,吾丘寿王千石的太学丞,其余人级别最高者才是四百石的太学掾属。

也就是说出了张远跟吾丘寿王没有晋升的机会,其余人都是大把的机会放在眼前。

其实运作的好了,在太学的这段经历也会成为张远跟吾丘寿王的政绩,将来再往上一步不是没有机会。

“太学令,下官们到底该如何去做,您尽管吩咐。

不说为了自己,就算是为了大汉,我们也愿意鞠躬尽瘁。”

底下立马就有官吏开始回应了张远。

张远想要的太学,是科举与书院、官学之间的结合体。

在这个时候是改变选拔制度的时机之一,不能说是最好的时候,最好的时候应该在汉文帝的时候,那个时候察举制才刚刚露出苗头。

也就是举贤良方正。

这个时候大汉的举荐制度才刚刚开始施行,因为大汉处在到处拓张的阶段,举荐制度并不能够满足刘彻的要求。

太学这个时候要是能够展现出自己独一无二的优势,说不定能够与察举制并立成为大汉的选拔官员的制度。

至于彻底推翻举荐制度,张远没有想过这回事。

推翻举荐制度等同于站到了大汉所有勋贵的对立面。

即便是在现代社会,大家都说高考是唯一的上升途径,就真的如此么?

科举制度发展了一千多年都没有彻底的磨灭举荐制度,张远不觉得自己能做到。

总得给那些大人物的亲戚后代留个当官的途径吧,小人物能有一条路晋升就不错了。

张远在当初太学初办之时,为什么会要一块学田,其目的就在于为了在日后太学不会在经费的方面受到他人掣肘。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现在太学便是在逆势而为,将来遇到的困难很多,张远在一开始就少掉了一个大麻烦,算得上是一件好事。

“首先将太学的考核制度确定,重新划分标准。

以往是部分人完不成标准就把他们都赶走,现在不了。

回头我会再确立一个标准,达到标准的太学学子,我们举荐他们为备用的官吏。

没有达到标准的太学学子也不勒令退学,但是举荐名单没有他们的,也就是说他们将来不能够通过太学为官。

其次各地官学也确定考核制度,达到标准的可以升入太学,入太学学习。

没有达到标准的,三年期过后,他们爱去哪去哪。

另外严格划定年龄户籍限制。

入官学者必须要有户口,这样我们可以从官府中抽调他们的资料确定他们的年龄。

已经进入官学太学中的学子不算,往后年龄达十六岁的,同时达到考核标准的可升入太学。

郡县一级官学收人标准为十三岁,再往下便为蒙学。

各郡县可自行招收学子,只要年龄到了便可以入学。

然后最重要的一点,也就是你们这段时间必须要做的事情,确定太学还有各地官学的学科课本。

太学可以不作变动,但是各地官学要更简单一些,也都从儒学经典之中选取。”

张远算是直接确定了儒学为治学的标准,原本就是逆势而为,要是能够拉来一些同盟便拉来一些。

“太学令,有一件事情下官想问一问。

那些考核达到标准的学子,就真的能够成为官吏?陛下跟丞相会允许我们这么做么?”

吾丘寿王很是怀疑,不管怎么说刘彻只是让张远发展太学,但是没有承诺过按照张远的办法来吸纳人才为官。

“这件事情我会去争取,再者说时间还长,我们先去做,往后陛下发现了其中的好处就不会阻拦。”

刘彻这一辈子差不多把大汉的版图翻了个倍,张远的太学每年又提供不了多少人,一年下来的人还不够替换那些年龄到的死去或者辞官还乡亦或者是刘彻杀掉的然后刘彻让他们滚的官吏。

张远初步想过,各地的官学大概每年能够为太学提供二十到五十人,现在所有的官学加在一起差不多是两千多人。

而张远又想着把这些人直接砍掉一大半,最后能有一千人通过考核就算了不起了。

这一千人真正能当官的估计也就一百人左右,其余的都是为吏。

就算现在把太学也加入到选官制度当中,大汉也有四种选官的途径,大概选官的人数能够排列到第三位。

其他三种选官制度便是察举、征辟、还有其他乱七八糟的各种加在一起统称为杂途。

察举制现在才是正途,其他的都不怎么正规,包括太学。

现在刘彻还没有下令说官员不向朝廷举荐人才便是有罪的诏书,所以张远才说这是个机会。

也不担心太学的学子真的通过考核没有官做。

马上就要到刘彻自己发觉人是真的不够用的时候,再过三年,大汉才会到对人才最饥渴的时候。

太学若是能够在半年之内完善制度,刚刚好三年之后是第一波的人才涌现,那时候才是太学真正的机会。

最好能够把察举制给包含在太学之内那就更妙了。

想到这里张远突然想到了或许这才是现在的机会,太学要是把察举制都包括在里面,那不就直接就就是第一么。

“我想了想,只是考核的话很可能到最后没有太多的学子进入到太学之中。

我们也可能受到很大的阻力,这些阻力可能是长安,也可能是各郡县。

所以进入太学中学习然后最后为官,考核占据一半的人数。

其余一半分成三份,其一各郡县可以举孝廉,其二举贤良方正和贤良文学,其三秀才异等。”

最新小说: 嚣张医妃:暴烈王爷的私宠 施主请留步 花落江湖行 邪凤妖妃:纨绔九小姐 烈焰重生:宰相千金狂天下 仙封九曲 空间轮回 倾世毒妃 要做我爹请排队 大唐风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