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征军”这个名字,早在远征军还在太平洋战场上作战的时候就已经名声在外了其实这里更应该说是“名声在内”,因为这名声是由国外传到国内的。
这名声甚至就连被日军占领的满州国也不例外。
当然,更容易传播的是蒋校长控制的区域,他可以利用报纸、电台等进行大批量的传播,在敌占区范围内要传播起来就相对困难了。
但困难并不代表无法传播,相反,言论这东西有时越是控制传播起来就越快,而且还神乎其神这主要是因为在敌占区包括伪满州国内,百姓生活在日军和伪军的压迫之下苦不堪言,他们急切的需要某种精神支柱支撑着自己活下去。
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古代百姓越疾苦宗教越是倡盛的原因之一百姓苦到无法生活看不到希望,就需要一个精神支柱说明自己继续活下去,比如“今生受苦来世享福”或是“今生受苦是为了偿还上辈子的债”之类的,否则苦到一定的程度自然而然的就会选择走极端。
“走极端”的方式之一就是揭竿造反与其饿死或受尽官吏乡绅压迫而死,还不如拿起武器放手一搏,至少死之前也能让那些贪官污吏没好日子过。
于是统治阶级往往是积极倡导百姓信奉宗教的,这会在无形中增加百姓的忍受力减少“造反”出现的频率,当然就会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
这也是为什么在中国近现代会出现这样的现像越是弱后封闭的地区封建迷信就越严重,而随着生活越来越好文化水平越来越高,封建迷信的人就成级数降低。
也正因为这样,网上才有许多人说中国人没有信仰,这论点之一就是中国人大多数都是无神论者。
其实宗教这东西,就像上面说的一方面可以说是统治阶级用来统治百姓给百姓洗脑的工具。另一方面,则是用来填补内心的空虚成为一个精神支柱。
如果反过来看,如果内心够强大、内心不空虚,就不需要用宗教来支撑。
中国人大多数是无神论者没错,但这并不代表中国人没有信仰。
相反,中国人不但有信仰,而且这信仰还要比外国人要坚定得多这个信仰就是中国文化。
外国人在碰到某个困难或是某种挫折时,第一时间想到就是上帝或是他们信仰的某个神。
中国人呢?
这时候他们大多想到的不是上帝,而是中国文化里的某个名人的思想,或是某个成语、典故比如“礼义廉耻”,比如“滴水穿石”,再比如“三千越甲可吞吴”等等。
这些成语这些典故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积淀,它代表的是五千年来祖先们在碰到困难时的做法及行为规范或是自我开解,它们都是祖先做过而且被认为是有效、有用的。
因此也可以说中国人信仰的是实践,是真实的被证明有效、有可能的东西,而不是某个虚幻的神。每一个中国人在学习中国文化时,就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吸收了古人的经验。拥有了这么强大的文化,当然也就不需要用宗教来支撑了。
言归正传。
“中国远征军”的战绩虽然在敌占区被日伪军封锁,但不可避免的被蒋校长的情报人员及其它流动人员带进敌占区,且经过口耳相传,而且在这种口耳相传之下还越传越神越传越夸张后来甚至都有“中国远征军”个个都是刀枪不入的版本(当时的中国百姓还真有许多人信这个,义和团就借宣扬“刀枪不入”来提升凝聚力)。
换而言之,敌占区百姓在某种程度上,实际上是把“中国远征军”当作他们支撑他们活下去的信仰了。
这也是在张弛亮出了“中国远征军”这个名头时,百姓会激动得老泪纵横的原因。
其实,张弛是因为一直都走在前头所以感触不深远征军的进攻序列是二团做先锋一团紧跟其后,而张弛就在一团。
这两个团一路上几乎就没有停止过前进的脚步,他们所经过地方百姓其实已经得到解放,只是百姓自己还不知道而已这一切来得太快了,昨天还一点消息都没有,今天突然间就天下大变,百姓还没来得急回过神来。
但是在旅大地区就不一样了。(注:旅大即旅顺和大连的合称,81年才改名为大连市,我国旅大级驱逐舰就是以其命名)
旅大地区在凌晨就已经被中国远征军占领,接着三团在旅顺和大连积极驻防,同时50师紧随其后自旅顺港登陆,跟着50师一起登陆的还有大批的补给。
50师的任务是跟随着一团、二团的步伐一路沿着铁路、公路驻防并保证铁路、公路的畅通这是为了保证“闪电战”的后勤补给这一条,要知道公路、铁路是被远征军拿下了,但是沿路到处都是日伪军的散兵游勇,而中国部队为了能够达到“闪电战”的效果又不能花太多的时间去追杀他们。
如果公路、铁路没有部队保护的话,后勤很容易就被日伪军切断,这“闪电战”也就打不起来了。
与此同时,驻守旅大地区的三团就在旅大区展开了宣传和肃清工作宣传方面好说,就是到大街小巷去贴标语发传单,告诉百姓中国远征军会保护百姓的安全,让百姓协助远征军一起与敌人斗争等等。
肃清工作就是把位于旅大的日伪军残余及所有日本人都抓了起来就像之前所说的,日本积极从本士移民所谓“开拓团”到中国,这时在东北已经有相当大的比例,尤其是在旅大区整个旅大区的百姓只有一百万人,移民来的日本人就有二十万,平均五人里就有一个是日本人。
这些日本人的存在无疑会给中国远征军造成很多的麻烦,比如他们会自觉的为日军提供情报或是搞破坏之类的,所以远征军进驻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把这些人给控制住。(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