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道:
“那自古从来只有四夷威服,却不曾听说四夷仁服,若是倭国对大魏的仁德敬服,也不会试图染指高丽,所以大人所言的宣之仁德,起非忤逆圣人之言,想要以德报怨?”
对方动不动就上纲上线,要不然就给人扣帽子。
这一刻,张年吉感觉心好累。
原来这就是他弹劾别人时,被弹劾之人的感受吗?
可不对啊?
现在是他在弹劾冯渊签订的议和条款!
怎么变成他攻击我了?
张年吉来不及细想,闻言只能勉强应道:
“岂不闻唐太宗时万国来朝?那就是听说了大唐的仁德!”
景顺帝喜欢唐太宗,已经不是什么秘密。
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百官知道皇帝喜欢唐太宗的,每个人都把相关文献翻了个遍。
以期每次上疏的时候,能在字里行间得到景顺帝的认可。
《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都是必读。
《帝范》、《大唐创业起居注》是晋阶。
凡是和李世民相关的史料,都在朝野之中风靡一时。
甚至是民间编纂的一些野史,也都被人奉为至宝。
“那是仁德吗?万国来朝,朝的是大唐之强盛!”
冯一博嗤笑一声,又道:
“若是大魏对外仁德,他们就能归心,那说明他们能感受到仁德,可大魏仁德百年,鞑靼为何屡屡侵扰?”
大魏的心腹大患,一直都是北方的鞑靼各部。
你不是仁德有用吗?
那鞑靼怎么感受不到?
“倭国出兵高丽,显然意图染指大魏,是大魏不够仁德吗?不是!”
张年吉已经被他说的无言以对,冯一博干脆就自问自答。
“‘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礼记》之中所言,之所以看似不准,实际上是因为五方之民都已归属大魏。”
冯一博再次引用《礼记·王制》里话,但却给出了新解。
“而现在四夷之所以是四夷,正是因他们畏威而不怀德,等什么时候他们知晓仁德,那就也是我大魏之地了。”
说到这里,他似笑非笑的看着张年吉,问道:
“所以,他们本身没有德,大人说的仁德又从哪论起呢?”
张年吉咽了咽口水,有些应对艰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