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无人生产车间,因为预算不够,我们修建时没有留出游客观光通道,所以为了安全起见,请大家排成两列跟着走,注意不要触摸车间的这些开关阀门。”
罗厂长很是细致的在前方讲解着,并且叮嘱大家安全问题。
虽然在无人车间,人出事的概率小,但弄坏了机器,耽误了生产,那就亏大发了。
现代产业化工厂的无人车间,已经完成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科幻作家的对未来的大部分幻想。
电脑程序操控机器人,在“恶劣”的环境下都能进行生产。
当然,机器生产越发高效智能,就越会凸显普通产业工人的“笨拙”,所以有很多工厂主、资本家都不喜欢“有工资的工人”而更倾向于“不需要工资的机器”,然后导致了很多问题。
这方面,部分发达国家为此,甚至出台了相关的法律规定,一个工厂必须要招多少工人,不能低于某个水平线,不然就罚款加税。
当然,生产车间里基本都是工业机器人的各种手臂,有大有小。
但是调研组还看到一种像大象鼻子的柔体机械臂,它们甚至在每个环节都有参与工作。
无人生产车间什么时候出现这种妖魔鬼怪了?不应该都是各种钢材硬性机械臂吗?
庄友伟及其他教授倒是短暂失神后,就感叹道:“你们的柔性机械臂居然已经能够生产实用了,国外都还在实验室阶段,你们是买的授权技术还是自主研发的?那个智能洗碗机和扫地机上用的机械臂也是这种技术吗?”
如同机关枪一般,数个问题就突突突的冒了出来。
作为机械领域的“糟老头子”,庄友伟自然是知道机械手臂有软硬之分,但软体机械臂的精度和力度都是比硬体机械臂更难攻克的点。
他们哈工大和科大倒是在这方面有自主研发的低成本软体机器人手臂,已经能完成生活中的拧瓶盖、擦玻璃等操纵任务,但还不能像车间里面的柔性机械臂那样搬动重物,和精密焊接。
“传统工业机器人的刚性机械臂受制于负重比低、柔顺性差等先天局限,难以充分满足人机共存环境和人机协作任务等新型应用的需求,所以你们洗碗机里面的机械臂应该是柔体机械臂。
但是感知、建模、运动模型、动力调节你们又是怎么解决的?”
一边询问着,庄友伟像是有些着魔般,不自觉走近了无人生产车间,眼神中充满了求知。
“我采取的策略是人工智能程序和机器人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