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命新一轮的人事安排后,李奇维决定依托布鲁斯集团,成立一个独立的科学实验室。
阿尔法实验室!
它和婆罗洲的原子实验室,以及卡文迪许实验室,等纯学术的实验室不同。
阿尔法实验室会将理论和应用完美结合在一起。
大概就是科学和科技的区别。
这是他仿照真实历史上的贝尔实验室创造的。
贝尔实验室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实验室之一。”
它成立于1925年,在建立之初,该实验室便致力于数学、物理学、材料科学、电信技术等领域的研究。
而且其重点在于基础理论的研究和扩展。
这使得它和那些应用型实验室有显著的不同。
正是因为对基础理论的巨大投入,才开启了贝尔实验室的辉煌时代。
1927年,戴维森在这里验证了电子具有波动性,和小汤姆逊一起获得1937年的物理诺奖。
1933年,央斯基发现银河系中心在持续发射无线电波,从而创立射电天文学。
1947年,约翰·巴丁等人发明晶体管,使人类步入信息时代,三人也凭借此获得1956年的物理诺奖。
1948年,香农发表论文《通讯的数学原理》,奠定了现代通信理论的基础。
至于应用方面,则有太阳能电池、激光、通讯卫星等。
同时,这里还是Unix操作系统和C语言的发源地。
......
可以说,贝尔实验室中的随便一个重要成果,放在后世,都足以建立一个庞大的实验室了。
而当这些成果都集中在一所实验室身上时,可想而知它的牛逼之处了。
那个时代的贝尔实验室,代表了全球科技的最前沿,是创新思维的源泉之地。
现在,李奇维要亲手把它打造出来。
不过,他当然不会便宜美国人。
虽然他很想直接在婆罗洲成立阿尔法实验室。
但是条件不允许啊!
现在的科学之城,无论硬件还是软件,都不足以支撑这么高端的实验室。
所以,他只能退而求其次,先在美国把底子打好。
等到时机成熟,然后再全部转移到科学之城去。
毕竟,一个超高端的实验室,可不是把厂房建好就行的。
最重要的还是人才以及制度。
制度方面。
李奇维给阿尔法实验室制定了非常宽松的科研环境。
每个研究人员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课题。
“容忍失败,鼓励创新”就是实验室的方针。
所有的研究人员,没有KPI考核、没有进度检查,也没有任务汇报。
而且实验室中的上级,一定是该领域的权威人物。
但是上下级之间没有隶属关系,所有人都可以平等地交流自己的思想。
这里将会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