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的前期,物理学界以一种平稳的速度向前发展。
年轻物理学家逐渐占据了主流。
老一辈的退隐则越来越彻底了。
比如洛伦兹,自从玻尔-李模型解释了塞曼效应后,洛伦兹觉得没啥可以研究的了。
于是他辞去了莱顿大学的教授职务,转头去博物馆当顾问了。
当然,每周他也会去学校做一些演讲,算是启迪后辈。
普朗克则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校长了,并且保留物理系主任的位置。
正式从物理研究人员变成了管理人员。
这可能和他在军方的突出贡献有关。
而且以普朗克的声望和地位,这个大学校长非他莫属。
所以普朗克也算是脱离了研究一线,开始纯粹的教育工作。
伦琴则是彻底退休,远离了学术界,进行科普教育方面的工作。
还有其他的大佬们,都或多或少离开了科研一线。
他们的精力实在跟不上了。
不少人发出感叹:“物理学的一个时代结束了。”
而这个时代就是经典物理学和现代物理学交接点。
以普朗克、汤姆逊、伦琴、洛伦兹等大佬为首。
他们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
就像润滑剂一样,让两代物理学的衔接不会那么突兀。
而且给后辈开辟了未来的方向。
虽然他们的成果有着各种各样的局限,但历史不会否认他们的功绩。
接下来,就是现代物理学的深入研究阶段了。
相对论、量子论、原子结构等接连取得突破后,随之而来的就是深入的细分研究。
即大家开始研究这些理论的各种细节。
虽然单独一个细节看起来无足轻重。
但是正因为有无数物理学家孜孜不倦地追求,才让所谓的理论有了实际的内涵。
变得更加丰富、易用、可拓展。
否则一个空壳理论不管对于学术还是实践,都是毫无用处的。
尽管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