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历史上,这二人也是第一届索尔维会议的参会人员。 但是如今因为李奇维的号召力,第一届布鲁斯会议的含金量远远高于原来的索尔维会议。 诺奖得主就占了一大半。 剩下的也都是有特殊物理研究成果的。 所以,在这些大佬中,索末菲和郎之万就显得稍逊一筹。 对此,李奇维没有过多解释。 因为只有他知道,这二人将在接下来十年,引出非常重要的人物,还有非常重要的成果。 不过,即便他们弱了一点,但也没有违背李奇维的原则,成果也是经得起考验的。 德国慕尼黑大学。 今年41岁的索末菲,在1906年从亚琛技术学院来到慕尼黑大学,接任了玻尔兹曼的位置,担任慕尼黑大学的理论物理学教授。 他和希尔伯特、闵可夫斯基都是老乡。 真实历史上,爱因斯坦对索末菲敬爱有加,曾说过:“我要是在慕尼黑,一定跟你学习物理知识。” 向来眼界极高的爱因斯坦都对索末菲如此态度,可见其人格魅力。 在不久的未来,索末菲补充了玻尔的量子轨道理论。 他还有两个学生,一个叫泡利,一个叫海森堡。 他领导的慕尼黑大学物理系,和玻恩领导的哥廷根大学物理学,再加上玻尔领导的研究所,将成为量子力学的“金三角”。 而此刻,索末菲正和自己的学术助理劳厄,讨论名单的事情。 劳厄在普朗克那里毕业后,又专程去瑞士拜访了爱因斯坦,成为终生挚友,如今在索末菲手底下工作。 “劳厄,爱因斯坦好像和你关系很好吧。” “如今,他已经声名鹊起,还收到了布鲁斯的邀请函。” “你千万不要想太多了。” 劳厄笑道:“教授,您放心吧。” “我和爱因斯坦的友谊不会因为身份而改变的。” “我只会为他取得的成就感到高兴。” “而且,我的X射线研究也到了最后关头。” “我有把握,在三年之内,证明X射线的本质。” 索末菲欣慰地说道:“我非常看好你的研究。” “我认为它绝对会是一个诺奖级的成果。” “劳厄,坚持下去,你的成就不会比爱因斯坦差。” 劳厄开心地笑了。 这时,索末菲忽然又开玩笑地说道:“就是不知道为什么布鲁斯会邀请我。” “我和伦琴等大佬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劳厄笑着说道:“教授,您太谦虚了。” “您在金属电子论和电磁学上的成就,有目共睹,属于物理学界的前辈。” “而且您又接任了玻尔兹曼教授的位置。” “无论如何,这场会议都应该邀请你。” 索末菲叹气道:“估计我也只能参加这一届了。” “看布鲁斯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