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年1月11日,樱花国代表团,在广东大学与我国开展了首次学术交流。” “双方就高等教育领域达成了初步共识,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会议开始,樱方法学专家野上慎介教授,高度赞扬了我国的教育改革模式。” “但对方因身体突发不适,只能暂离会议。” “我方表示密切关注野上教授的身体状况,并派专人负责照看。” “随后,双方就大学教育改革,展开热烈的讨论。” “在教师职称体系、课程设计、学生培养模式、私立大学特色等方面,交换意见,取得共识。” “并就互派留学生、国际竞赛、前沿科技合作等事项,商讨未来计划。” “最后,大清帝师李奇维强调,一定要加强两国的科研学者往来,共同推进亚洲科学领域的进步。” “同时,他还指出,需要提高私立大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双方共同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樱花国代表长冈半太郎等人承诺,将率先在科学领域与清国进行深入合作。” “本次学术交流会取得了圆满成功。” “《科学周刊》为您独家报道。” 学术交流会结束后,长冈半太郎又带着代表团的人,陆续访问了清朝其余几所大学。 他想实地考察,深入了解目前清朝的教育改革情况。 以便回到国内后,能够给内阁提供详实而深刻的参考意见。 一段时间的访问下来,他的心里已经有了大概的判断:基础薄弱、起步艰难、潜力无限。 这就是长冈半太郎对清朝教育的总结。 至于后续樱花国会拿出什么样的方案应对,就不是他能决定的了。 随后,长冈半太郎在京师受到了光绪皇帝的召见,询问他此次访问的感受。 他大肆夸赞了李奇维,认为对方乃大清教育第一人。 光绪皇帝听后大喜,随即赏赐了长冈半太郎,几位新政大臣旁听。 最后,樱花国代表团在1月30日启程返回。 茫茫海域上,长冈半太郎望着东方唏嘘不已,感慨万千。 石原纯问道:“老师,你认为我们会被清国超越吗?” 长冈半太郎久久没有言语,随后,他仰天而望,呢喃道:“我不知道。” 要是李奇维在他旁边,一定会说:“不好意思,会的。” 而此刻,他正在为一件事焦头烂额呢。 李奇维在交流会上虽然对着樱花国一通忽悠,但是有一件事他没有说谎。 那就是黄埔理工大学目前确实只招到了50多名学生。 甚至李奇维怀疑,就在这50多人中,恐怕有一半都是动机不纯的。 这个时代,还没有高考,哪怕清朝灭亡后二十多年内,也没有高考。 李奇维也没有想过,现在就开始在全国实施高考,因为那根本不现实。 高考作为一项筛选人才的超级工程,只有稳定的大国才有能力举办。 因为它需要绝对的公平,任何人,无论你的官职有多大,都无法插手。 而这在接下来的几十年内,国内是想都不用想了。 真实历史上,清朝灭亡后,民国成立,也没有能力举办大范围的高考(有过短暂的几年)。 一个学生如果高中毕业了,他想读大学,带着毕业证书,直接去想读的那所大学报名就行。 如果大学同意入学,缴费填写个人信息后,选择想读的专业,就可以入学了。 当然好的大学会自主设置入学考试,只有通过的人才会被录取,而且这种考试选拔方式弹性极大。 因此还发生了几件考大学的趣事。 比如1917年,罗家伦参加京师大学的入学考试,当时的阅卷老师是胡适。 他兴奋地说道:“我看了一篇作文,给了满分,希望学校能录取这位有才华的考生。” 然而,当学校查看罗家伦的成绩单时,发现他的数学成绩竟然是零分,其他科目也普通至极。 于是准备放弃,最后还是校长蔡元培力排众议,破格录取了罗家伦。 还有华清大学破格录取数学15分,但是国文特优,英文满分的钱钟书。 所以说,没有高考,对于那些偏科的天才来说,反而是一件好事。 他们的才华得以被看到和欣赏,从而成为各自天赋领域内的大佬。 当然,这也需要校长有极大的魄力,因为他们做出这种决定时,是会遭到很多人反对的。 就像李奇维分析的那样,别人会以为这个考生是校长的亲戚或者子侄呢。 所以,特招在公立大学是极为难得的事情。 但是,没有高考也会产生一个新问题,那就是大学没有办法大规模选拔那些好苗子。 真正极度偏科的天才毕竟是少数,尤其是理工科,牛逼的人往往每门都牛逼。 就算差一点,也不会有零分或者几分。 所以,这样的人往往是通过考试选拔,而不是让其上门自荐,那样效率太低了。 对于物理学而言,其真正的开始是在清朝灭亡后,才陆续有大学开设了物理专业。 现在,由于李奇维的改变,虽然物理专业提前了,但是人还是那么多。 目前这个时间点,那些后世有名的物理学家要么才几岁,要么甚至都还没出生呢。 仅存的几个也是跟何育杰他们一样,都是属于华夏物理的奠基人才,名气还不够大。 李奇维凭借本身的记忆,还真就想不起来。 他虽然脑子里有名人数据库系统,但那是被动的。 只有当他听到或看见某个名字,或者见到真人,才会触发,瞬间了解这个人的生平。 要不然的话,他哪里需要费这么大劲招生。 直接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让李三逮人就行了,一抓一个准,保证都是后世的大佬。 但他也只能想想了。 所以现在的黄埔理工大学,就遇到这个棘手的问题了。 李奇维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来报考,设置的条件非常优渥。 不仅学费低,而且包一日三餐,并承诺解决毕业后的就业问题。 这就让有些人产生了浑水摸鱼的心思,他们不是想进来学习的,而是想白嫖饭菜的。 这年头吃饱饭可不容易。 那点学费完全不够四年的伙食费,所以入学就是赚到了。 李奇维之所以知道部分人是来投机取巧的,是因为他们在个人信息上,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利索。 这肯定不行。 李奇维的终极目标虽然是提高华夏整体的科学水平,但是在开始时,必须实行精英教育。 如广东大学等倒是可以放低一点入学要求,但是他的黄埔理工大学是领头羊,绝对不能马虎。 招的学生不要求天赋异禀、绝顶聪明,至少要是这个时代的精英。 而所谓的精英,也就是念过书,接触过西洋知识而已,好点的当然是无师自通。 为此,李奇维拉着何育杰等人商议,最后还是他自己给出了解决方案。 他决定,也像后世一样,设置入学考试。 已经有意向报名的人,还要通过入学考试,才会被录取。 “周兄、育杰、元瑮、启泰,你们四人辛苦一点,抓紧时间把试卷编出来。” “入学考试暂时定5门:国文、英文、数学、物理、化学。” “对了,数物化这三门考试的题目,难度不要太大,要符合实际情况。” “如今的清朝连知道科学这个词语的人都不多,更不要谈做物理化学题目了。” “我们主要还是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现真正的好苗子。” “至于国文和英文,周兄你以前也是办过学校的,应该能把握住重点。” “每门考试的满分都是100分,60分及格。” “其中若有物理成绩超过90分的人,我会亲自再面试确认。” “考试时间就定在4月1日吧。” 因为马上就到华夏的春节了,到时候肯定没人能来参加。 所以李奇维给了充足的缓冲时间,同时也留下出题的时间。 四人都点点头,这样看,他们的任务还是比较繁重的。 从今天到4月1日,也就只有不到60天的时间了。 而试卷可不是那么容易出的,他们也是第一次。 周子余知道黄埔理工大学教学的核心是理工科,而理工科的核心则是物理。 虽然他不知道李奇维为什么对物理如此看重,但想必一定有对方的道理。 自己作为院长,只要完成校长的任务即可。 有时候,周子余也琢磨不透李奇维这个人。 作为黄埔理工大学的校长,他在某些方面极为霸道,几乎是一言堂,不容任何反驳。 但是在某些方面,他又完全放手,给他们这些院长非常大的权力。 周子余心想,可能这就是个人魅力吧。 李奇维在分配完任务后,并没有闲下来,因为他还有一件比招生开学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那就是他和王路遥的人生大事。 回到国内已经快一年了,李奇维终于准备实现他对王路遥的承诺了。 李父在去年11月份,就已经向王家正式提亲。 双方计算黄道吉日后,将成婚仪式定在了2月16日。 那一天正好是华夏1904年的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