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是随便混了几年,而是深刻研究了国外的教育体制。 对此,他内心大为赞赏。 最关键的是,李奇维是汉族男儿,用起来放心。 对于李奇维这种西学才俊,袁世凯是有招揽心思的。 哪怕给自己当个幕僚,以后也不至于对国外的事情两眼一抹黑。 那些从德国购买的武器装备,袁世凯一直觉得自己被坑了,但是他又不懂。 人家说材料不同,性能不同,你也没办法验证。 大清可没人知道怎么区分材料的不同,这是科学技术的领域,正是大清的短板。 于是,袁世凯想见李奇维的兴趣更浓了。 接着,荣禄、王文韶、鹿传霖等人依次看完,心中都默默赞许。 显然,李奇维的改革纲要得到了大佬们的一致认可。 因为他没有损害到各位大佬的利益,而且还有利于国家,何乐而不为呢。 至于李奇维提倡成立学部,也在情理之中,连商部都快要成立了,学部也应该有。 然而底层不少官员,还是内心有点抱怨的。 尤其是传统六部体系,他们现在的权力越来越小了,全都被新部门分走了。 关键这些新部门还和六部平级,互相不能干涉。 很快,在场的所有官员都看完了李奇维的折子。 光绪看着众人的表情,脸上终于露出明显的笑容。 “诸位,你们认为李奇维的建议是否可以推广。” “朕以为,可以先让他成为代理管学副大臣,等到学部事宜确定后,再做定夺。” “朕知道,你们中有不少人对李奇维有意见,认为他年纪轻轻,凭什么就能当此大任。” “但是英国驻清公使萨道义爵士,曾对我说过,凭借李奇维的成就,他若是英国人,甚至可以当教育部长。” “对应我大清的职位,那就是一部尚书,可见西方国家对他的重视。” “如此人才,毅然回国,报效我大清,朕岂能不重用。” 底下众臣看着光绪在上面侃侃而谈,内心各怀心思。 有人认为皇帝又开始跳脱了,觉得自己又行了,看来他对于变法依然不死心。 不过今天李奇维的折子,确实让皇帝展现了一部分权威,毕竟人是他举荐的。 高层的斗争,从来不是耍小手段,而是看你实打实的成绩。 威望这种东西,就是在做成一件又一件大事后,逐渐积累起来的。 如果你干啥啥不行,就算是皇帝,也得不到臣子的真心拥护。 当然也有部分人冷眼旁观,不表态,不参与。 几年前的事情历历在目,谁也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 别看皇帝现在意气风发,真要是惹怒了太后,恐怕下场会很惨。 所以,对于李奇维,不少人是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就在一旁看戏。 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