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11月8号,清朝,宁波中西储才学堂。
一个稚气未脱却面带刚毅的青年,此刻正拿着一份报纸,坐在树下,聚精会神地阅读。
秋意渐凉,一阵风吹过,他随意裹紧衣服,眼睛却没有离开报纸半分。
青年叫何育杰,今年18岁,自幼聪明好学,11岁丧父后,更加勤奋笃学,尤其擅长古诗文,15岁就中了秀才。
但是,受到甲午战争的影响,又经历戊戌变法的革命浪潮,他认为清朝腐朽不堪,八股文更是禁锢思想,毫无作用。
因此何育杰决定舍科举习西学,研究西方的格物之术,报效华夏,为推翻满清后做准备。
所以他在两年前加入了宁波中西储才学堂,成为第一批学生之一。
自1895年,张之洞上奏《创设储才学堂折》,倡开办新学之风后,各地纷纷筹建新式学堂,类似后世的高中。
宁波中西储才学堂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于1897年建立,十几年后孙中山先生曾在此演讲过。
此刻,何育杰看的正是讨论李奇维量子论的那篇会议报告。
其实早在两个月前,因为量子论的发表,他就了解到李奇维了。
甚至他还为此直接去了一趟广州,想要见一见对方,结果被李奇维的家人告知,对方暂时在英国还未回来。
无奈,他只能原路返回,不过以后他就一直关注着李奇维。
这个时代,竟然有华夏人能做出那么大的科学成就,这让何育杰很是佩服,并心生向往。
今天物理课学习结束后,教习戴维斯先生给了他一份报纸,告诉他可以好好看看。
原来何育杰在学校,非常勤奋好学,尤其是物理、化学等课程,更是经常名列前茅。
所以很多外国教习都喜欢这个华夏小伙子,认为他一定会有一番大成就。
何育杰拿到手后才发现,这份报纸上,竟然详细地描写着讨论量子论的会议,里面还带有李奇维的名字。
他看的如痴如醉,然后拿起报纸,连忙找到戴维斯,“先生,你能告诉我光电效应是什么吗?”
戴维斯面露苦笑,“抱歉,何,在我的国家,我也只是一个本科生,上次的量子论我都没有给你解释清楚。”
“这次的光电效应我就更不懂了,这已经是最前沿的物理研究了。”
“世界上能看懂这个公式的人,估计比学校的人还要少。”
“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