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主动相控阵雷达。在发现可疑目标之后,可以调动所有的波束汇集,从而增加了发射功率,可以在更远的距离上发现。
此时,苏联的米格-25的升级版米格-31。已经使用了相控阵雷达,不过并不是主动相控阵雷达,只是被动型号,发射还是靠一个大功率的行波管来实现的,即使是这样,米格-31的性能就相当强悍,甚至可以当做一架小型预警机,用来指挥四架普通的战机进行作战。
“我们自己的友谊之盾系统,就是主动相控阵雷达吧?”姆哈马德说道:“将它移植到战机上来,技术难度很大吗?”
主动相控阵雷达,巴基斯坦也是有技术的,海军的远程防空导弹,使用的就是这种雷达。
在这个基础上,研制出机载相控阵雷达来,难度有多大?非技术出身的姆哈马德并不是很清楚。
“技术难度不小。”阿修斯说道:“一个是T/R组件的小型化的问题,另一个是数据处理性能。”
海军用的天线,雷达阵面都是几米乘几米的数量级,而战机用的雷达,还不到其中的十分之一,而在这么小的平面上,也要集中起上千个T/R组件来才行,像美国的F-22计划使用的雷达,这种组件就有2200个,可以想象每一个的体积得多么小。
同时,数据处理能力也相当重要,说得简单点,相控阵雷达就相当于是无数个超小型雷达的结合体,每一个T/R单元都能发射和接收电磁波,就是一个雷达了,几千个这种单元,要精确的计算每一个单元的相对位置和相干相位,还要计算合成旁瓣等数据,并且还要控制每一个移相器的移相弧度和角度,才能完成对对某一个角度的扫描。这些数据的处理更加关键,如果没有合适的算法,哪怕就是超级计算机,也得淹没在数据的海洋之中。
海军的系统,使用的就是庞大的机柜组成的计算机处理系统,放到飞机上,计算机也得缩小才行,这些都属于尖端的科学技术,要知道,机载计算机需要专门的加固抗爆芯片才行,民用的芯片绝对不能放在上面,此时民用的CPU已经进入了奔腾时代,主频向几百兆进军了,而军用芯片,主频才只有几十兆而已,这给信号处理带来了更高的要求。
有源相控阵、脉冲多普勒、波束锐化、地面动目标显示/跟踪、合成孔径…这些功能,更需要复杂的编程才能够实现。
巴基斯坦迈向先机科技的道路,还很漫长啊!现在这款试飞型号,装备的只是以往的巴基斯坦自产的平板缝隙雷达,这只能是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