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巨大的汽笛声,在清晨的港口码头上响起,一艘巨大的轮船,做好了起锚出海的准备。 这是一艘新下水的运输船,它有一个崭新的名字,叫做集装箱货轮!它的运输能力相当强悍,而最让人欣慰的,是它的卸载能力。 港口的吞吐能力,绝大多数的时候是看港口的规模。可是港口无法无限制的扩大自己的规模,也不能无限制的增加自己的码头。 那么,另一个可以增加港口吞吐能力的办法,就是提高装卸速度了!只要装载还有卸载货物的速度更快,船只就可以更快离港,也就可以成倍的增加码头的吞吐能力。 所以,吊车还有集装箱,就成了德国海运历史上,最伟大的一项发明。 之前元首下令建造集装箱货轮的时候,负责的人还觉得这是多此一举:把物资装载到箱子里再运输,和散装几乎没有任何区别。 可如今看来,仅仅只是多了这么一个箱子,就解决了大问题:集装箱简直就是现代运输不可或缺的存在。 因为这个巨大的箱子,不仅仅可以方便在码头上的运输,还可以用拖车还有铁路直接转运! 只要把箱子挂在平板拖车上,大型的汽车就可以拉动这样的箱子,旅途中不需要新的装卸工人搬运。 在装箱之前把目的地相同的物资分在一个箱子里,就可以轻松的一次性装卸,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甚至于,哪怕这些箱子里面不满,在运输过程中节约下来的时间和精力,也足以弥补浪费运力带来的损失了。 同样的,用火车运输也是一件非常方便的事情,简单的改装一下火车站,这些集装箱就可以在港口直接装上火车,然后一路上只要把抵达目的地的集装箱卸车就可以了。 军队运输军火物资、粮食补给,民用运输各种各样东西,都可以用集装箱来完成。 而专用的货轮在运输效率上,是旧型号的货轮的两倍甚至是五倍之多。 商人是最敏感的,在节约成本还有提升效率方面,有利益的驱动,他们就会投入十倍百倍的精力去拓展。 集装箱显然是值得投资精力和金钱的项目,所以德国只用了半年,就把大半个欧洲的港口还有火车站,改装成了可以吞吐集装箱的模样。 这过程中的效率,甚至连作为穿越者的李乐都没有料到。现在德国的物流,比起美国来说至少先进一年以上。 站在码头上,一名装卸工人领班被头顶上一片巨大的“乌云”给遮挡住了,他眯着眼睛抬头看过去,就看到巨大的集装箱正被吊车吊着,向停靠在码头上的货轮挪去。 一艘巨轮正在离港,另一艘货轮正在装载物资。一个接着一个的集装箱被吊车抬上轮船,船身下面的红色警戒线,也一点一点的没入水中。 “这东西可真方便!春田的时候才改造完两个码头,现在这两个码头的吞吐量,已经超过4个普通码头了。”站在装卸工人领班身边的学徒,同样被清晨的阳光刺得睁不开眼皮,眯着眼睛感叹道。 他刚刚从学校里毕业,被分配到了这个港口,实习的是调度管理。从前低微的装卸监工,现在已经摇身一变,变成了真正的管理人才。 “如果不这么方便,特纳先生会停工两个月的时间,把他公司旗下的4个码头,全都改建成集装箱货运码头么?”负责带这个学徒的装卸工人领班冷笑了一声,看向了那边正在改装的码头。 威廉港内,好几个专用的货运码头都在停工改造,搭建起了巨大的脚手架,上面的工人正在拼命的劳碌着。 为了让码头的吞吐能力再一次提高,这里的商人可谓是较劲了脑汁——他们轻易的就接受了集装箱货运的概念,并且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把这个运输方法改进到无可挑剔的地步。 这可真的是二十一世纪的物流革新了,他们享受着这种超越时代的发明创造,更加高效的为第三帝国的运行做着贡献。 “别在这里闲站着!让第2搬运队的人上船!固定集装箱!不要闹出事故!”收回了自己的目光,装卸工人领班开口吩咐道:“你要一个不少的检查,这是你将来工作的时候必须要做的事情!” 虽然他不愿意教出一个领班学徒来抢自己的饭碗,可带学徒是一个可以提高收入的途径,而且也可以把自己的工作分配给学徒去操心。 这是一个双赢的事情:培训可以为国家增加更多的人才,也可以为自己赚取更多的补贴。 “好的!先生!”那名年轻的学徒赶紧点头,对着守在码头上的十几个装卸工人喊了一声,就爬上了停靠在码头上的巨轮船舷边上的舷梯。 “加固所有的集装西箱!这是去圣彼得堡的运输船!”他走上舷梯,就开始大声的确认起来。 一边确认,一边从身上挎着的背包里,掏出一本记录来,仔细的核对集装箱的准确数字。 因为块头比较大,而且方方正正规规矩矩,所以统计集装箱货轮的物资数量也非常的方便快捷。 统计一大堆胡乱丢进船舱内的凌乱物资是一个麻烦事,可统计一艘货轮上有多少箱集装箱,那就简单的多了——除非有人刻意堆砌出空心的状态来,否则缺少一箱那是一目了然。 “好的!”跟着他上船的码头工人们也很尽职尽责,他们用船只上本来就有的工具,开始把眼前的集装箱固定在一起。 只要用一些螺丝,就可以简单的把集装箱牢固的固定在货船甲板上,任凭风浪,也不会出现挪动事故。 这些集装箱在货轮上放着,抵达目的地之后,只要简单的拆卸几个螺丝,就可以被吊车吊起来运到岸上,速度快的惊人。 “签字!”在做完了所有的工作之后,学徒把手里的统计表格递给了货轮的船长,笑着开口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