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是,诺奖本身带有的名望是有加成的。任何一名学者,出去介绍自己名字的时候,即使没人知道,但只要旁人帮他加一句诺贝尔奖获得者,那就是全场的掌声。
欧美的娱乐产业发达,诺奖获得者的出镜率就更高了,面对媒体,更是一个比一个会说话。
“杨锐教授的水平非常高,以他的能力,专心钻研药物的话,我认为也是人类的福音。”
“在我所知道的科学家里,如果说,谁的攻关能力最强的话,杨锐教授一定是排名前三的。”
“没有人能跟得上杨锐的思路,他做科研经常都是很突然的,从我的角度来看,他应该是有一个思路,于是就去做,然后就做成的那种人吧。”
被采访的学者,无一例外的为杨锐说好话。
这就是学术界的现状,锦上添花者众。没有人会无缘无故的去怼诺贝尔奖获得者的。
尤其是年轻的,正在上升期的诺奖获得者,更是所有人都捧的对象。
像是发现了dna双螺旋的沃森,他就是年纪轻轻获得诺贝尔奖,然后一飞冲天的。即使晚年被指责种族歧视,沃森依旧没有彻底倒掉。相比其他行业的达人们,公众对科学家的宽容度,以及科学家之间的宽容度显然要高的多。
尤其是知名科学家。
就杨锐现在的地位,他就是站出来反对进化论,大家都会首先思考一下——后世证明,进化论也确实是被挑战了。
至于做一款药物,虽然功能奇怪了一点。
但是,当记者问到“你们是否愿意试试这款药的时候”,大部分学者还是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只有少数听出了陷阱的学者犹豫了一番。
成名成家的学者的年纪都大了,需要帮助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嘛。
不过,绿石角公司还是聪明的发现了问题,迅速的转换话题和宣传,将西地那非形容成一种“帮你变成更好的人”的药物。
历史毫不意外的重演。
抗ed药物被宣传成春药,顿时缓解了用药的男人们的压力。
“我不是不行,是我想变的更强!”
这样的潜台词,显然能够让西地那非的销量更高。
销量高的话……杨锐其实也无所谓。
他当初可是将西地那非买断了下来的,华锐也是他的全资公司,虽然绿石角卖的越多,给他们的销售分成也就越多,但是,相比获得的利润,实在是九牛一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