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位置,绝不大声喧哗,以免影响到别人——与日本人类似,瑞典人最重要的社交礼仪,就是不要麻烦到别人。
相对应的外乡人,就要自由自在的多了。
他们随意的改变位置,一团团的聚拢起来聊天,大声的炫耀自己的公司和资本……
“在演讲开始以前,请允许我问一个问题。”杨锐好奇极了,站到讲台上,却是有些直接的道:“在场的不是瑞典人的听众,请举你们的手。”
他用的是英文,大家基本都听得懂。
几秒钟后,满场的爪子就伸了出来。
“你们来瑞典的目的是什么?”杨锐就点距离自己不远的一人问,语气像是问外星人似的。
“听您的讲座。”被点到的是个小胖子,说的一口德国英语,腼腆的笑着,说:“我是拜耳药业的技术员,我们对您描述的动态质量重置法很感兴趣,希望寻求合作。”
“我前天才开始讲这个动态质量重置法的。”杨锐颇为疑惑。
小胖子傲娇的一笑,道:“我们也是前天知道的。”
杨锐嘴角抽动两下,心道:所以,这就是学术中心的力量吗?
“杨锐先生,我们诺华制药,对动态质量重置法也很感兴趣。”
“我们卡麦研究所,也想与杨锐先生共同探讨相关课题。”
大家乱七八糟的都喊了起来。
听着这些腔调怪异的英文,杨锐却是心情大好。
不管斯德哥尔摩的学术传播能力有多强,能在几天的时间里,聚集这么多人过来,本身就说明杨锐的声望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
普通的世界第二阶的学者,是没有这样的号召力的。
历史上,那些有望获得诺贝尔奖的学者,所谓众望所归型的学者,基本都会有类似的经历。
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的,诺贝尔奖候选人的号召力,永远都是获得诺奖的关键因素。
“今天是科学讲座,我们不谈其他。”杨锐没有理会各家制药公司伸出的橄榄枝。
他来瑞典的目标,原本就是刷脸来着,只要刷脸顺利了,动态质量重置法根本就不在杨锐的考虑范畴之内。
这东西若是做的好了,兴许是能有一些利润,也许几百万,也许两三千万美元都有可能。但这笔钱不是那么好赚的,是需要耗费很长时间的精力的,尤其是核对数据,格外麻烦,坐享其成基本不太可能。
杨锐原本就没有做这个项目的想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