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我爹是嘉靖 > 第四十七章 人才紧迫性

第四十七章 人才紧迫性(2 / 1)

看着到手的地契,朱载坖的心里都在滴血。

这地方实在是太偏了,居然在顺义!

真是没天理了,这个地方距离朱载坖现在的王府直线距离就有五十里路,如果再算上一些曲折弯绕的路,差不多就得六七十里了。

这六七十里的距离对于后世的交通条件和交通工具而言可能就是半个多小时的车程,但是对于硬化路面都奢侈的大明而言,没有一两个时辰就别想走到。

不过看着这两千亩的地契,朱载坖的心里也平和了不少。

本来朱载坖以为自己一万两银子最多也就能买八九百亩地,没想到咸宁侯家却低价出售了顺义这块地,这也让朱载坖惊喜不已。

朱载坖拿到地契之中又让孟冲找了一张简易的京师地图,大致看了一眼自己新买的地块,朱载坖发现这个地方好像是后世首都机场的位置。

既然是能建设机场的地块,那肯定平整性是毋容置疑的。

因此朱载坖也对着孟冲说道:“你再去账上支两千两银子,去找工部的官员帮忙规划一下,本王要在这块地上兴建一座产业园!一定要细致的分出生活区,工作区,娱乐区这三大区块。”

“尤其是工作区一定要做的足够大。咱们的怡然糖生产基地以后就会在这里落地生根,到时候配套的上下游生产也要在这里集中。这样不仅可以节省咱们大量的人力物力,也可以使得各个产业结构有一个整体化的管理,同时方便咱们的产业升级。”

“你也看到咱们的生产设备是多么的简陋,一开始量小的时候,还看不出多少问题来。但一旦规模化生产,你觉得那几个瓦罐子能撑得起起来吗?所以生产设备也要同步更新进化,不能一直都是草台班子。”

孟冲听着朱载坖嘴里蹦出来的新词,好像懂了又好像没懂。

但是既然朱载坖已经吩咐了,孟冲肯定也不会怠慢,因为怡然糖的成功,现在朱载坖在他面前说什么都坚信不疑!

现在王府里一切都是朱载坖在指挥,他在执行。

在这套体系里,孟冲也深切的感受到了朱载坖高屋建瓴的魅力,有时候看似是不着边际的事情,但只要他按照朱载坖的意思去执行下去,总会收获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但同时也产生了另外一个弊端,那就是人不够用了,用更加准确名词来讲,就是人才不够用了。

王府里虽然有一百多号人,但大多数人都是王府的“杂役”,他们没有任何的管理经验,也没有多少的主观能动性。

所以这段时间朱载坖也在想人才培养的事情。

但是人才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有成效的,这需要一个长久的过程,而且在这个过程里培养出来的人,还不一定会成为人才。

所以目前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引进人才。

可是引进人才,需要从哪来呢?

这好像也是问题。

刘一手只是朱载坖的一次尝试。

而他之所以能被引进,也是因为他确实有才能,而且孟冲也和他打过很多次的交道,对他也算是知根知底。

所以朱载坖才会大手一挥,直接把刘一手放在“怡然堂”这个无比重要的位置上。

要不然朱载坖岂会轻易相信一个半道杀出来的程咬金?

翰林院虽然很多人才,但这人才的所有权是属于他老爹嘉靖道长的。

而且朱载坖即便想去挖墙脚,也不见得有人真会跟着他去顺义搞产业园的。

毕竟这些翰林学士们可都是抱着“治国平天下”的伟大理想,怎么可能会跟着朱载坖干这么不上道的事情呢?

因此朱载坖想来想去自己的人才储备应该还是要来自于内书房。

也就是培养高级太监人才的地方。

明朝的政治体制放眼上下五千年也是独一份的。

很多朝代都是二元政治,即以皇帝为首的皇权——以丞相为首的相权模式。

但是明朝却出其不意的搞出了三元政治。

皇帝——丞相——太监。

皇帝作为天然的强势的一极,自然是无可争辩的元首。

但在皇帝放权或皇帝年幼的时候,太监这个依附于皇帝而生存的政治力量就会迸发出极大的影响力。

比如英宗朝的王振,正德朝的刘瑾,以及将来万历朝的冯保,天启朝的魏忠贤等等。

这些太监们先不说他们搞的事情怎么样,单凭影响力而言,谁要敢无视他们,那绝对也是对明朝历史的不尊重。

而这些太监们之所以会有这么厉害的影响力,也都全拜宣德皇帝所赐。

英明伟大的太祖皇帝朱元璋是一个精力充沛的工作强人,他可以在不要宰相的情况下疯狂工作三十年。

但这并不是所有人常态。

大多数的精力还是比较普通,不可能像老朱那样疯狂内卷的。

因此在老朱的好孙建文时代,朱允炆就开始有意识的依靠著名的“建文三傻”方孝儒,黄子澄,齐泰三人制定削藩大计,以安中央权柄。

可以说如果不是朱棣造反成功,这仨货可能就是内阁的开端的。

但历史没有如果,所以内阁制就是朱棣的伟大权力创举,为皇帝解决掉了繁重的政务工作。

同时又因为朱棣一心想要证明自己,所以他的一生也都在征战的旅途中度过。

留下了大胖和内阁为他管理中央朝廷,使得他能够更加甩开膀子的五征漠北。

最后的结果大家也都看到了,朱棣求仁得仁,死得其所,马革裹尸而还。

但大胖却被熬的油尽灯枯,匆匆忙干了十个月就驾崩了。

年轻的宣德皇帝吸取了爷爷和老爹教训,他就开始有意识的培养太监人才,成立了内书房,由翰林院的翰林们来教一些聪明能干的太监读书。

这一下子也算是打开了太监涉政的魔盒,从此以后明朝每一代天子或多或少都会倚重一些太监搞事情。

搞得好青史留名,搞得不好的遗臭万年。

但这对于本就没了卵子的太监而言,青史留名也好,遗臭万年也好,只要能有机会证明自己的能力,他们还是会如飞蛾扑火一样愿意成为皇帝手中的尖刀,去轰轰烈烈的创建属于自己的功业。

所以现在朱载坖真的想要补充人才短缺的尴尬,现在内书房的太监就是他最好的选择。

最新小说: 与凰为谋 持娃上岗之雌霸天下 这个暴君,我养的! 天下为聘:嫡女归来 天空中一朵云 风涌门楣 大汉帝国雄风录 大唐:女帝竟能偷听我心声 秦时影帝成长日志 皇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