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之交,相见恨晚。
李原与汉尼拔的这一次会面,来的真是时候,虽然双方的语言不通,还需依靠译者来表达各自的意思,但彼此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都能让对方领会得到意思,这种属于战略家的眼光,是低于这个层面的人所不能理解的。
长久以来,李原就象一个孤独的领跑者,带领着秦国的一帮毛头小子无所畏惧的拼杀着,他的果断和能力,让敌人胆战,让将士欢呼,而在一次次荣耀与胜利的背后,李原却又在不得不体会着高处不胜寒的孤寂。
思想上的交流。
不是情感或者**的融合,年轻貌美又可爱的女子,给予李原的,是身体上的享受,而在精神层面,则缺少一些共鸣。
汉尼拔当过迦太基的行政官,这种管理一个国家的综合能力,是没有做过一国之首的人所不能体会的,思想上的碰撞让双方的交流很是顺畅,到了交谈的最后,连一直在旁听讲的李仲翔也加入到了讨论的行列中。
经过西域平衡三十六个绿洲国家的锻炼,李仲翔渐渐的摆脱了只作为军中将领的狭隘观点,开始把目光更多的投向政治、经济等多个层面,而李原这一次决定让李仲翔随同自己出兵埃及,也是存了以后将北部非洲以及地中海东岸一带交给这位秦军名将管理的意思。
东、西方关于军事作战思想的碰撞,第一次实现了面对面,人对人的直接交流,这让李原、汉尼拔惊喜之下,一直交谈至深夜。
次日天明。
李原屋内的灯火才始熄灭,放下顾忌的汉尼拔随后为李原细细的介绍了地中海沿岸诸国的风土人情、当权者的情况,这些细节上的东西是史书上不可能记录的。就算在西方的哪一个城市的博物馆里有这方面的点滴记载,李原一个东方人也不可能知道这些。
天时、地利、人和。
这是战争的全部,对于远道而来的秦国来说。这三个方面目前都不具备,如果只凭着实力上的强横和罗马人硬拼的话。就算最后获得了胜利,也是建造在沙丘上的城堡,终有一天庞大的帝国会被一阵风所吹倒。
在这方面,亚历山大的马其顿帝国已经有了例子在前面,李原可不想开创的好局面因为急功近利而终止。况且,与亚历山大不同,李原还年轻。只不过三十而立的他,有着大把的时间来经营西方的疆土。
熟悉地中海各国情况,又愿意为秦国提供情报,加上还没有实权的汉尼拔无疑是理想的合作对象。至于以后迦太基在汉尼拔的领导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