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走了三拨明星,这才到《小公主》剧组。
刘一菲一身粉色V字大礼服和现场的红毯相映成辉,和制片人秦海露的白色拖地长裙,一个鲜艳,一个素雅,二人共同组成红毯上最靓丽的风景。上图!
当然,还有《小公主》的导演章勐和其他演员及幕后工作人员。
红毯结束后,开幕式在剧院举办,到场嘉宾还一起观看了开幕影片。
小姐姐不演了,影片原剧情得以保留。
比利·奥古斯特运用他极具北欧风格的镜头语言讲了一出中国的抗战故事。
余南的演技当然是好的。
刘一菲观看完影片,被余南的演技,以及英子身上坚韧的精神和导演极其冷静克制的视听语言感动过后,总觉得不对劲。
晚上回到酒店才想起程玉安以前给她讲过《最后的武士》这部影片。
所谓“西方的傲慢”。
他们的一神教文化从基因上决定了他们不会也不能承认除自身以外的世界的强大。
在他们眼里,外部世界是罪恶的,他们子民的生活是困苦的,需要他们去拯救或者消灭。
东征别管是为了什么,但面子上是不是拯救异邦,消灭异端。
所以,才有了《最后的武士》这样的片子。
西方人来到东方热土拯救你的子民,顺便睡你的女人。
这套价值观同样在《烽火芳菲》中有所体现。
飞虎队就是来拯救抗战中的中国人的。
影片中落难的飞虎队员杰克,被中国女人英子所救,但电影为什么要安排英子是个寡妇?
还不是为了让西方来客拯救中国女人孤独的内心。
为什么不安排英子夫妇健全,救了落难飞虎队杰克,三人共同抗战?
这样拍了还怎么凸显白人的优越性。
比利·奥古斯特可能并不会想到这部影片背后的价值观会被刘一菲这样解读,这种安排应该是他的无意识。
也不是刘一菲有被害妄想症,出现这样一部影片就解读成西方优越论。
国人对这段历史比较敏感,难免多想。
结果就是,这部影片第二天获得影评人和媒体的称赞,赞余南的表演,赞导演的视听语言,但观众的评论却不怎么好。
普通观众可能说不出什么高深的影评,但他们很明确地知道,这不是他们想看的抗战片。
第二天,电影节就有很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