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个月以来发生的事情,总结起来就是——
日本跌倒,华夏吃饱。
当然,严格来说,从这里面获益的远远不止某一个国家。
在眼下的90年代末,日本虽然已经进入了后来所谓“失去的xx年”阶段,但人的认知相比现实世界来说一般是滞后的。
所以日本总体上的国际形象仍然是一个“发展势头良好的发达国家”。
对于同为发达国家的欧美各国来说,这种认知先天存在滤镜。
再加上一定的性价比和品(讲)牌(故)价(事)值,
就导致这个年月,乃至未来十几年内,日本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本来都应该处在强势阶段。
在原来的时间线上,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大概二十年后,华夏制造业逐渐崛起,开始挤占日韩的生存空间。
然而如今,大规模造假的事情被常浩南设计提前戳破,并且造成了非常集中的影响,很多日本品牌本来就还没能完全摆脱过去质量低劣的形象,就重新被打回了原型。
这就直接留出了一個巨大,甚至还处在蓝海阶段的市场。
可以说,只要是个有工业能力,且成本相对较低的国家,都能从中分得一杯羹。
这也是常浩南乐于见得的事情。
一方面,以华夏目前的总体工业水平来说,除了一部分重点领域以外,确实还做不到完全填充日本人留下来的市场空缺。
在这种情况下,自然是能把水搅混最好。
否则再怎么大的新闻,如果不能持续跟进影响力的话,人的记忆力都是非常短暂的。
要是真让日本人卷土重来,那肯定要比什么韩国巴西土耳其还有一票东欧国家要难对付。
另一方面,这样也有利于形成以多打少的局面。
反正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国家都在落井下石,不仅是有意蚕食欧洲的中低端市场,而且还纷纷在国内掀起对几个涉事品牌的调查。
只不过,因为是常浩南一手策划了这件事,所以华夏这边肯定是准备最为充分,获益相对比较大的。
总之,一轮极限操作下来,虽然不至于说完全干碎日本制造业,但可以肯定的是,后者必定要提前二十年走上下坡路了。
而考虑到日本的金融业实际上在更早一些年就已经基本完蛋,一个在虚实两条路上都走不下去的国家要如何发展……
笑死,那就不是常浩南需要考虑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