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在几十年的使用中,技术非常成熟并且配件十分便宜,在东方大国的市场普及率非常高
而奔驰后桥,也是一款轮边减速桥。在设计结构上包含了内置差速锁和加强差速器,同时桥壳厚度加厚,承载能力更强。
没错,两者最大的区别就是,一个外置差速锁,一个内置差速锁,这就构成了外观上的差异。
车桥都是大同小异的,所以,只要找一套车桥过来,测绘仿制就可以了,至于其中的关键,就是材料和加工精度!
别的不说,就轴头上的行星齿轮组,就需要高强度的钢材,否则的话,几个月的时间就坏掉了,加工精度不够的话,那使用下来,就会磨下来不少的铁屑,增加磨损,还会增加运行中的噪音。
这些,在一机厂这里都不是事,高强度的钢材,在万吨液压机上压一下就可以了,质量提升好几个档次,加工精度?从专门的数控机床上加工出来的,完全达到了原版的精度。
对于这辆轮式装甲车来来说,一机厂主要攻克的技术难关,就是它的车桥!
毕竟,术业有专攻,在现在的情况下,只要攻克了车桥的技术,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其他的,能外购的,就先外购,以后再慢慢地提高己方的国产化的能力。
毕竟,罗马又不是一天建成的,己方也不可能一口吃成个胖子。
秦振华给大家介绍了起来,听说了这款车桥的技术达到了奔驰重卡的水准的时候,众人都很感兴趣。
然后,从后门进去,继续看着里面的装备,同时也听着秦振华的介绍。
作为一款轮式装甲车,当然要采用全封闭式车体,而且,内部采用了超压式半自动集体三防系统,毕竟,它是要具备在核生化条件下的作战能力的。
车体内部很传统,分为驾驶舱、动力舱和战斗舱三部分。驾驶舱位于车体前部,可以通过前面两个防弹玻璃的窗口观察,在高强度区域内,也可以关闭了前面的装甲板,通过潜望镜来观察,里面安装有观察仪器、检测仪表、无线电台、车长和驾驶员座椅以及三防灭火控制盒等。
动力舱位于车体左中部,在驾驶舱后面。这个布局,其实和重卡没什么区别,整个底盘,就是按照重卡的方案来布置的。
战斗舱位于动力舱之后,空间最大,左右两侧为乘员座椅。两侧装甲板上有供乘员在车上射击用的球形射击孔。同时,上面还有一个炮塔。
因为匆忙,所以并没有研制全新的炮塔,上面不过是一个简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