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中,徐川有点头疼。
他对于强电统一、中微子、多维度的温伯格算符等理论的推导,如今坐在这里开会的这些人,恐怕在短时间内几乎很难理解。
哪怕是明承弼这位华科院的院士,也很难跟上他的脚步。
而如果说连作为技术支撑的基础理论都难以理解的话,要将这项技术研发出来,难度那就太大了。
哪怕他是理论的提出者,可以亲力亲为,但他也只是一个人。
在面对前沿科技的推进上,尤其是在非数学领域上,一个人的力量真的太薄弱了。
顶尖的学者的确重要,但更多的往往是站在海岸边,如一座灯塔一般指明方向。
但有些时候,这座灯塔的高度太高,很容易和整个领域脱节。
就像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钱老一样,在他回国后,面临的情况和如今的他其实差不多。
那位战略级学者对于火箭导弹技术、空气动力学、工程控制论、系统工程理论等领域的认知,超过了当时国内几乎所有的学者。
以至于在那个时代,相关的人才直接就是断代的。
至少在国内是的。
当时钱老独自一个档次,而他提出来的理论,底下的其他研究员,哪怕是最顶尖的那一批,也难以理解。
以至于在火箭导弹技术、空气动力学等领域上,他不得不耗费数年的时间来亲自指导和专门培养一批对应的学者和科研人员。
而如今,徐川也面临了同样的状况。
在数学、物理、强电统一等前沿领域中,国内的学者已经很难有学者能够跟上他的脚步了。
别说是今天在座的这些人了,就是放眼全世界,能够在短时间内理解这些东西的,也是屈指可数。
毕竟这是在强电统一理论的基础上做出的延伸,要想理解这些东西,最基础的条件就是理解强电统一理论。
而强电统一理论面世至今,时间也不过是半年而已。
半年的时间,对于这种物理学大厦基石的前沿论文来说,能够完全吃透这篇论文的,恐怕也就那些站在物理学界真正顶峰的大牛们了。
对于国内的学者来说,除去极少部分敲好研究理论物理并且站在了巅峰的学者外,大部分的学者想要完全吃透强电统一理论,需要的时间基本都是以年为单位计算的。
这种前沿领域的论文,并不是说你看懂了,就完全理解的。
毫不夸张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