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上一个月时间是不可能的,当然,也不需要那么久的时间。
在研讨会结束后,还不到一周的时间,徐川就将正式的论文上传到了arxiv预印本网站上。
事实上,原本在第三天的时候,他就已经将最后一步补上了。
毕竟在此之前,他就已经在强关联电子体系这条路上推进了很远了。
之所以用了近一个星期的时间,主要是查漏补缺,以及整理相关的稿件。
他也没有想到,自己能这么快就找到关键的出路,并且还能顺利的将之前的所有研究都串联起来。
所以之前的一些研究资料,因为要来参加研讨会的原因,都还没来得及整理的。
书房中,看着上传完毕的论文,徐川长舒了口气。
利用维度来研究强关联电子体系,根据不同的维度空间来划分不同的强电子关联体系。
这条路,远比他之前想过的任何方向都要完美。
但对应的,也更加庞大。
哪怕是他,也没法在短时间内完善和补充所有的维度体系,他目前所做的,是一个整体性的框架。
而后续,还需要其他物理学家经过漫长的时间来补充和完善。
不过尽管如此,这依旧是一份可以称得上伟大的工作。
他终究是找到了一套更为普适的统一理论框架,来统一强关联电子关联体系中的电荷、自旋和相位在不同的原子核构型下形成复杂的集体模式。
至少从数学理论上来说是的。
至于实际上,这套框架能否适用于大部分的强关联体系,后续还需要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物理领域的难题和数学不同。
一个数学猜想的证明,需要完整正确逻辑自洽的过程,也需要通过同行评审。
而物理难题的解决,尤其是这种更偏向于实验方面的凝聚态物理,需要的是漫长的时间来让整个物理界接受。
并且,它需要经过繁多实验的论证。
或许在这一过程中,它会被找到缺陷,找到问题,甚至被推翻,都是有可能的。
毕竟哪怕是标准模型,在上个世纪六十年提出来后,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同样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甚至数度险些被彻底推翻。
而今,在经历了物理界长达几十年不断的补丁外,它已经成为了物理学的基石之一。
徐川相信,在凝聚态物理和量子物理这两块,他研究出来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