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靠郝效忠这个人证证明其真实性。
这样信使一走,就不会留下物证。就算原件被偷去或者拿去别处用于告发,也能说是有人伪造陷害——
而李自成给左良玉的回信,左良玉看完后肯定也是直接烧了,压根儿不会留,真迹或抄写倒是无所谓了。
双方看似精诚合作,其实谁不是八百个心眼子防着对方呢。这都是应该的,谈不上没诚意。
不过,李自成不在乎左良玉的保密措施,不代表他同样会不在乎书信的内容。
宋献策来了之后,仔细研究了一下这封“沉树人通过顾炎武送给左良玉的信的抄录件”,立刻就觉得有些不对劲。
宋献策斟酌着说:“大王,我觉得这封信有些古怪,但又说不出明证来,不敢妄下定论。”
李自成神色转为警觉:“但说无妨!咱宁枉勿纵!”
宋献策这才说道:“这封信上,沉树人劝说左良玉捐弃前嫌、继续同心为崇祯效力的理由,总觉得有点跳脱。
前面说沉树人对刘国能等降将尚且一视同仁、绝不跟其他文官一般冒进,不珍惜士卒性命,不把武人当人。
按说后面就该以此展开,招揽左良玉、说左良玉只要捐弃前嫌就能有长远富贵。可是信中这方面却戛然而止,后面只笼统说‘跟着闯王不会有长远富贵’。
还有好几处,语言文笔辞藻高下相差甚巨。学生怀疑……是不是沉树人的原信里,说的道理还要透彻明了,但肯定有对比侮辱大王之处。
所以大王您的使者索要沉贼书信时,左良玉怕惹怒了大王,就让人临时改写抄录了一封、删掉了那些对大王您不敬的言语?”
宋献策指指点点,对着信上好几处言辞转折生硬的地方,言之凿凿,李自成虽然没文化,可经他一点拨,也意识到了问题。
这一点,其实也不能怪左良玉疏忽大意,实在是事出仓促,左良玉想伪造也没法伪造得太精妙——主要是左良玉手下的文人幕僚,全加起来,文采辞藻也不能跟顾炎武相比。
顾炎武代笔的那封沉树人密信,虽然只是离间计的一颗棋子,但顾炎武也是卖力好好写的,使出了浑身解数,所以言论颇有几分杀伤力,真被李自成看见的话,绝对是会怀疑其对左良玉的拉拢效果的。
左良玉不得不删改,可手下人文采又太垃圾,这就让宋献策看出了脱节删节、文风不统一。实在是水平相差太大了。
但问题是,崇祯十五年秋,天下能找出几个文采能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