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困守孤城,
而要分兵到怀远、临淮,三城成掎角之势互相援护。如此,鞑子还能确保怀远和凤阳、临淮和凤阳之间两条从淮北注入的小水道,从后方运来补给。若是真的困守孤城,被我军四面合围,他们就什么后勤航道都没有了。”
朱树人按照黄得功所说,自己在作战地图上推演了一遍,很快就理解了敌军的顾忌。
过去三年,清军积蓄也不算多,毕竟北方都穷成那样了,还在每年损失百余万人口、其中饿死的就有数十万。
加上开战前,清军也没想到会在凤阳打成守城战,自然不可能提前把两淮战区的主要军粮存货、提前运到凤阳城里囤起来。
所以阿巴泰战死时,凤阳城内的存粮,估计也就够原先的常驻兵马,吃个一年半载的。如果其他各处军队也都收缩进凤阳城,但其他各县的粮食却没那么快集中到凤阳。
短时间城内人数膨胀数倍,一下子到七八万人的规模,那可能军粮吃个三四个月甚至更短,就要断粮了。
那样明军都不用强攻,直接围城就好了,围上三个月,到来年开春,城内七八万人都饿的没力气了,再一鼓歼灭,岂不美哉?
围城数月这种事情,看似拖沓,明军耗费也巨大,但如果能灭掉那么大规模一支清军,或者至少是严重削弱其战斗力,对大明来说都是绝对划算的!如今的大明耗得起这个国力!
而清军如果只困守孤城,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他们将彻底失去对整个淮河航道的控制——怀远、凤阳、临淮,这三个县都是紧贴着淮河的,而且是在河流狭窄、便于渡河的位置上,城头的炮台、防御设施,也都能掐断河道。
控制着任何一座县城,都意味着可以阻止敌军的船只通过相应的淮河河段。比如现在清军还控制着三县,那明军从下游来的战船,就无法到临淮以上河段,从上游来的船,也无法抵达怀远下游。
明军的水师之利就能被一定程度限制,这几个县之间、从淮北注入淮河的那些支流,也还能被清军所用。明军也无法真正做到从四面合围凤阳,因为凤阳正北方的淮河河段还在清军控制之下,明军最多就是包围其他三面方向。
梳理清楚敌我态势和敌人的想法、意图后,朱树人顺势追问:“那有摸清鞑子各部具体如何分布么?比如剩下那七万人,在这三城分别各占多少?”
黄得功:“具体尚无法摸清,但怀远和临淮各有一万多人是至少的,多的话可能有两万。剩下都在凤阳城内,应该在三到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