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
柴湾,嘉业街18号,
《明报》工业集团。
对很多香港人来说,今天和昨天一样,依然是一个很普通的上午,风和日丽,晴空万里,大家待在写字楼,待在公司,工厂,以及辛苦地重复着昨天枯燥无味的工作,等待有一个夜幕的降临,然后收工下班。
但是此时柴湾《明报》工业集团的会议室内,却与持续多日的冷清不同,此时会议室六个吊扇呼呼啦啦的转动着,努力为房间带来凉风,椭圆形足以容纳六十人的大型会议桌周围坐满了人。
此时人声鼎沸,各自讨论着什么,十多个声音同时响起,简直让会议室比菜市场更加喧嚣。
“这次我们《明报》的全港销售量名列前茅,第一次超过《东方日报》和《星岛日报》,成为报刊中王者!”
“是啊,我们的努力没白费!《明报》能够有今日销量,我们大家可要好好庆祝一下!”
几名《明报》高层说道。
“不过话说回来,这次我们《明报》销量能够突出重围,达到全港销量第一,首先要感谢社评这個专栏!是这个专栏给我们赚足阅读量和话题。”
“是啊,尤其批评和审判杜永孝那一块儿,简直博眼球至极,无数读者都是冲这个栏目去的!”
众人再次议论纷纷,分析着报刊的优势。
“可怜那《东方日报》和《星岛日报》被姓杜的把持,不要说发布关于杜永孝的批评文章,连半星坏话都说不得。”
“说得对!这俩家报纸已经被杜永孝左右,想要重新杀回销售前沿势比登天。”
此刻整个会议室洋溢着热烈气氛,毕竟能够坐上全港报纸销售量第一宝座,可不是一件容易事情。
《明报》打拼这么多年,也是仅有的几次,尤其这次能够借助杜永孝事件牢牢坐稳第一,更是少见。
“好了,大家静一静!现在有请我们《明报》总编沈宝新先生为大家讲几句话!”
作为《明报》特约作家,也是大佬金勇好友的倪匡站起来说道。
众人停止议论,一起看向沈宝新。
沈宝新乃是《明报》创立元老之一,当年他和金勇一起联手创办这家报社,金勇拿出三万港币,沈宝新拿出一万港币,外带支付报社房租,以及给员工发放薪水。
如果说金勇是《明报》的精神领袖,靠着一支笔十六部武侠,为《明报》的发展打下坚定基础,那么沈宝新就是整个明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