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青看着自家少爷哼着小曲儿回来,忙凑上去。
“少爷,有啥高兴的事儿吗?”
他一脸讨好,最近少爷出门总不带他,莫不是有比自个儿还信任的人了?
“嗯!”唐相予哼了声,仍自顾往屋里去,忽的停下脚步,转头问道:“去把我的地契、房契翻出来。”
有些丧气的云青立马振奋起来。
书房内,好几盏油灯将屋子照的透亮。
桌案上放了一个匣子,里头是一叠契书,他翻翻找找,终寻得一张。
这是一座院落,在他隔壁,仅一墙之隔,正因为挨得近,旁人说话都能听得着,偏还是在最喜欢的竹苑旁。要知道他无事最爱待竹苑,那样安静的环境,总传来说话声,甚是烦躁。所以,他买这座宅子的时候,连旁一座也买了来。
本打算将墙拆了,院子也拆了,一并修成竹苑。后来回京都,事情便耽搁下来。
“云青,明儿个你让人把隔壁的院子打扫一番,看看缺啥,都补齐了。”他将房契抽出来,关上匣子。
“嗳!”云青不明所以,将匣子锁好,抱起,问道:“少爷是要住隔壁去?”
他纳闷,隔壁院子不是打算拆了吗?那样好的一个院落,他还觉着可惜呢!
“不,我打算卖了。”唐相予狡黠一笑,“另外,你再去郡城附近的庄园看看,有无合适买卖的。”
“嗳!”
自家少爷重新重用自个人,云青兴头十足。不出三日就将事情办得妥帖,也再得命令,将消息告知福保村的苏家。
那是他第二回来这个村落,且都为了同一家人,他突然醒悟过来,自家少爷为何出门不带自个儿。狠狠抽了自己一嘴巴子,骂道,让你多嘴!让你多嘴!
得信儿的苏世泽一家十分高兴,热情款待云青,也商量寻个日子进城看房看地。
与苏木的淡定相比,一贯不做主张的苏世泽夫妇俩倒是有些急迫,拉着云青问东问西,院落几进,有几间房,连哪角有几块石头都要问出来了。
她抱着已会冲她笑的小六月,旁坐着听,对那庄园倒是颇感兴趣,也多问了几句。
“苏二小姐,那庄园临南而坐,采光极好。原是郡城一位犯事儿的大人名下财产,后庄园充公,才挂出去售卖。杜大人要进京述职,近日都在忙着处理这些琐事。是以,价格不会抬得太高。少爷去说了声,让杜大人先留着,您瞧过觉着好,再谈买卖。”
云青看着苏木,说得仔细,周到万分。暗想,自家少爷瞧上的人,指不定往后也会成为自个儿的主儿,可要留下好印象。
苏木心热了,“园子占地多少?”
“约莫一百二十亩,院子外围还有一条河渠,不过时间久了,没人打理,荒废着,倒是要费些心思。”
听到有河渠,她更欢喜了,园内种茶树,河渠边上种果树,再养些鱼,种些藕。旁修个亭子,真真是好。
她对庄园满意,苏世泽对院落满意。眼下没什么要忙活的,只要收拾地里活计,也不是什么顶要紧的,一家子商量次日就同云青一道回郡城。
这回入城,吴氏也跟了去,抱着小六月。
忙完茶叶,吴大爷一家三口要抓紧建屋。他们在屋子旁搭了窝棚,免得来回跑。天气还不冷,住着倒不妨事。
四合小院儿便关上门,落了锁,家里牲畜请了侯家帮忙照看,此行该是要耽搁几天。
以往入城,都是往铺子去。
而今再来,马车便直接驶向大女儿的宅子。有个亲近的人,也让他们于郡城多了几分归属感。
将行礼拾掇好,天色仍早,一家子决定先去看看院子。
刘子庆还在铺子忙,只苏叶一人跟随。云青仍在等候,还是那辆马车,驮着一家子,往城中心去。
熟悉的道路两旁是熟悉的铺子,这条路是郡城最繁华的地段,大都开采为商铺。能在这一块买院落的,非富即贵。
若唐相予给他们看的院子在这处,那怕是要不成了。两季茶总卖了三万不到,虽说已不少,可买了院子,还要买庄园。庄园自然顶要紧,纵使不抬高价,那样好的一个园子,没个两万两,怕是下不来。
苏木正计算着兜里的银钱,马车应声停下。
一行人下了车,不出苏木所料,果真是郡城最繁华的地段,而这处不是正唐相予的宅院?
高大的院门打开,唐相予走了出来,精神抖擞,神气洋洋。
“伯父,伯母,”他拱手作揖,又于苏叶点了点头,最后才看向苏木,笑的温和。
吴氏和苏叶对他是有印象的,虽从前见时贵气逼人,不大亲近,而今看来,倒是谦和不少。便报以微笑,是以还礼。
苏世泽张着嘴,看向他身后华贵的宅院,惊讶问道:“唐少爷家在这儿?”
他心里有些打退堂鼓,这一座大宅院光看门楣便知价值不菲。这唐少爷是个有钱的主儿,眼光想来也高,不会给自家看的宅院也是这般吧?
他们虽说手头宽裕了,可要买一幢这样的宅院,怕是有些困难。
“我一个人住,家父家母远在京都。”他如实答来,自然也将一家子的反应看在眼里,“相好的宅院就在旁地,只几步路。”
苏世泽苦着脸,果真不便宜啊!他转头看向苏木,后者也是一脸无奈。
只是人家一片好心,又一番奔波,是不好直接拒绝的,看总是要先看一眼。
“成,那便走罢!”苏世泽领着媳妇儿,一脸的纠结,那日怎就多喝了两杯,怎就说了要买院子的事儿,又怎么稀里糊涂的应下那唐少爷的热情相助。
苏木落到后头,与唐相予并肩而行,二人也算相熟,且他从未对自个儿摆过官少爷的架子,是以说话自然而然的有些随意,“我说唐少爷,您当我们跟你一样富庶,寻这样一处宅院,我可买不起。”
唐相予对她的随意很受用,嘴角不由自主的上扬,而又故作正经,“你买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