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一般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揭开序幕,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仪式。
相传,每年的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炤台供放瓜果、酒水、丰富的菜肴等,还有插香、烧纸钱。
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
苏老大一家穿裹严实,相携赶集,今虽逢小集,却近年关,赶集的人不少。
要逛买的东西不少,便想着先买大件,多几个钱,让小二直接送上门。
几人先去到布庄,那掌柜还认得苏木等人,上回也是大手笔买了两匹,今儿瞧着只多不少。便热情待客,拿出好些上好的料子供人挑选。
苏木不懂布匹,只能摸出滑软糙硬。见吴氏颇讲究的仔细比较,终挑出较糙的一种。倒不是为了省钱,细化的料子贵不说,做活计易勾拉起丝,不大实用。
她想了想,又拿起那柔滑的一种,于姐妹二人道:“布料虽不耐磨,颜色却好。我上回瞧见丹姐儿穿着十分喜人,可喜欢?”
蚕丝细腻,颜色鲜亮,摸着又软又滑,二人自是喜欢,苏木挑了藕色、苏叶挑了绯色,二人瞧着胭脂色的一匹十分喜庆,便怂恿吴氏,直夸好看。
吴氏几番纠结,拧不过二人,便要了,想着就过年穿。母女三人又挑缁色、赭色各一匹,于苏世泽和虎子,虎子身形小,能做二三套,且小娃子窜个儿快,吴氏便挑了便宜的一种。
再是一番比较,确定下来,末了又拿两匹青灰,“我瞧娘的冬衣怕是穿了有几年,里衬死板,不暖身,若不给二老做上一身,算点心意。”
苏世泽欣慰万分,爹娘不待见,难得她以德报怨,比自个儿还想得细。
挑好布匹,又称了棉花,给小二几个脚钱,只管送上门。
再就去到粮店,买些米粮、白面。再就去到点心铺子,称上几斤花生瓜子,酥糖点心,买的不多,各样都混了些。
路过金饰铺,苏木提议到里头瞧瞧。
女人天生爱美,瞧见各式各样的耳环、项链、手镯、发簪,便移不开眼。
吴氏瞧着喜欢,却没打算买,农户人家带什么首饰,不是什么便宜货。倘若两个丫头喜欢,便由着,毕竟花儿一般年纪,是该好好打扮的。
苏木见吴氏只跟着瞧瞧,并不伸手拿,知她舍不得。
她瞧了一枚镯子好几眼,想是喜欢。苏木拿起,其上刻着木槿花,很是雅致,与吴氏很相配。
调笑道:“爹,过年了,你给咱压岁钱不给?”
见媳妇儿、儿女面上带笑,他也欢喜,“自是要给!”
“银子就免了,给咱添金吧!”苏木狡黠笑笑。
吴氏是只笑笑,附和应当,做起参考,给两个女儿挑金饰。
“娘,莫顾着给我俩挑,你也挑个、还有虎子,即是爹给钱,咱一个都不落下!”
“不不,你姐妹二人只管挑选,我这一把年纪带什么饰物,让人笑话。虎子也小,仔细弄丢了!”吴氏忙慌拒绝。
“娘年轻、生的好看,我瞧这镯子十分配你,您就带带看。”
“是啊!带带看!”
苏木半认真半撒娇,苏叶附和着拉过吴氏的手。吴氏拧不过,只得带上。
她手腕纤细,带着显肤色白嫩,很是好看。
“好看!就带着!”苏世泽忍不住开口,自她进门,还未添置半样东西,如今家境好了,只当做补偿。
吴氏慌忙脱下,闹了个脸红。姐妹二人自是不让,吴氏只得收下,摩挲半天,欢喜之余又觉心疼。
最后,苏叶姐妹挑了两只镶金边的桃花簪,样子差不多,稍有不同,苏叶是绽放的桃花,苏木则是一朵花蕾,还于小虎子添了把银项圈。
满载而归,银子也花去不少。
最后去往西街,家里无田地,肉菜都要买。
街道两旁的农户摊子一个挨一个,挤在一起。菜蔬新鲜各样堆一边,鸡鸭肥硕置一处,被捆了双脚,伸着脖子叫唤,淹没在嘈杂的人声中。
苏世泽蹲地上选鸡鸭,母女几人站一旁挑菜蔬。苏世泽只觉后背被人拍了拍,转头看。
张氏正扯着嗓子喊:“大哥,我唤你好几声,咋没听见!”
苏世泽见她手上拿着秤,不解问道:“今儿二十四了,咋还在卖!”
照往年,腊月二十三爹就该置办年货去郡城看苏老太爷,后几日是不出摊的。
“大哥来买菜?都是自家人,走,去咱摊,娘还在哩!”张氏未答话,说着带人走。
吴氏等人闻讯也过来,跟上去。
张氏占的摊位不算好,有些里头,摊子上摆小菜苔,像是新长出来的。还有两只鸭子,个头偏小。总的来说,卖相不好。因此,摆了半日也不见卖出去。
“娘,天儿这么冷,咋还出来摆哩!”
见大儿子一家来,丁氏站起身,笑笑道:“还余下些!”
张氏走至婆婆身边,这才瞧清一家子手上拎不少东西,有些酸,“哪儿呢!家里缺银子,除去捎往郡城,没余下多少,开春青哥儿的束脩都不够。大哥,你做做好人,把些个都买去,让你大侄子进学堂!”
天寒地冻,老娘出来摆摊子,他于心不忍,自是全都买下来。
张氏乐呵呵将摊子收了,眼睛却不住往吴氏手上包裹瞟,满心羡慕道:“大嫂买的啥,我闻着甜丝丝的。”
吴氏老实道:“是些瓜果、糕点,今儿祭灶哩!”
“祭灶也用不着这么多呀!”张氏撇嘴,“你侄子侄女还在家里饿着哩!”
“啊?”吴氏尴尬的看着她,转头看看丈夫,后者也是面色难看,“是买得多,你倒些去吧!”
张氏脸上立马堆满笑,“嗳!谢谢大嫂。”
说罢,就着卖菜的布袋子,伸了过来。
吴氏打开包裹,倒些过去。张氏袋子大,且她半天不撤回去,吴氏不好停手,以显小气,眼见倒去大半。
苏木高声喊道:“二伯娘,袋子是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