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前见礼,刘协好奇的问了一句。
“公瑾,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周瑜笑道:“臣前日由飞狐道入塞,听说陛下移驾赵国,就改变了路线,径直赶到赵国来了。一路急行,未及通报,还请陛下恕罪。”
“找到那条大水了?”
“找到了,还有一些其他的收获,届时一并向陛下汇报。”
刘协心中欢喜,转身叫过孙策。
他乡重逢,周瑜、孙策都很意外,也都很兴奋。
趁着这个机会,刘协向诸葛亮转述了杨俊的解释,并问诸葛亮的想法。
诸葛亮似乎早有准备,平静地说道:“臣其实也没想那么多,只记得陛下的一个教诲,凡事必先求真。上计关系重大,不仅影响朝廷的收入,更能影响朝廷施政的方向,岂能虚饰?无中生有、虚增政绩固然不好,掩饰既有成绩,只求自保,亦非大臣所宜为。”
“不担心明年成绩不佳,被人笑话?”
“不担心。”诸葛亮从容说道:“臣只知尽力做事,不关注其他。”
他突然轻笑了一声:“况且依臣的估计,这三四年都会是发展最快的时候,其他诸县根本赶不上。等势头稍缓,臣已经不在邯郸令的任上了。有压力也是继任的压力,与臣无关。”
刘协微怔,还没说话,杨彪先笑了起来,伸手指指诸葛亮。
“小子,做人不可锋芒太露。再者,你怎么知道只做一任?或许百姓认可你,让你再做一任也是可能的。”
诸葛亮拱手还了一礼。“论起锋芒,亮岂敢与令郎杨德祖相提并论。不过说起令郎,亮倒是有一点意见。”
杨彪大感意外。“哦?”
“令郎在汉阳将满一任,该做的都做了,再留在汉阳意义不大,杨公何不将他调任更需要他的郡国,以尽其才?”
杨彪转头看了一眼刘协。
刘协点点头。“司徒的确应该考虑一下了。”
“唯。”
——
行营扎在丛台。
丛台本是赵武灵王的宫殿旧址,因台阁相连如丛而得名。如今那些宫殿自然都不见了,只剩下一个个土台,可以登高望远,吊古思今。
站在高台之上,刘协听周瑜说起了漠北之旅。
他这一年多走了上万里路,见到了很多听都没听过的部落,看到了想都不敢想象的风景,眼界大开,却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而且出色的完成了这些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