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针对朝廷缺粮的现实而设的一计,简单而有效。
面对这样的情况,他纵有三万步骑也无计可施。
他只剩下不到两天的口粮。
如果按标准口粮配额,只有一天。
将希望寄托在杨奉身上是巨大的失误,怨不得人。
考验荀攸的时刻到了。
“不过陛下不必担心。”荀攸平静如初。“请降的人很快就到,陛下只要应付得当,粮食唾手可得。倒是民心,陛下不可掉以轻心。”
“民心?”刘协转头看向荀攸。
荀攸微微颌首。“陛下,河东虽经劫掠,尚有百姓数万户,卫、范不过其中一二。就算是卫范之中,也并非所有人都愿意附逆。陛下平叛,诛其首恶即可,万万不可牵连无辜,堕郭图彀中。”
“你确定郭图在此?”
“皮肉之伤易复,折齿难再生。无惊天之功,他有何颜面回邺城?”荀攸叹了一口气。“慕虚名而处实祸,以私仇而害公义,郭图之罪不可赦也。”
刘协将信将疑。
不能说荀攸说得没有道理,但他的私心同样很明显。
他不赞成对以卫范为代表的河东大族下重手,甚至不建议族诛卫、范这样的叛逆。
只诛首恶,能解决问题吗?
“陛下,卫氏有人请降。”一个虎贲郎快步走了过来,躬身行礼,双手递上一份名刺。“来人自称卫觊。”
名刺上写着“河东安邑卫觊,字伯儒,问起居”,字迹端正严谨,颇有功力。
刘协忍不住又看了荀攸一眼。
这么准?刚说会有人请降,人就到了。
荀攸淡淡的说道:“来人或是为人所欺,或是有意诈降,观我虚实,施缓兵之计。陛下可随机应变,不必急于一时。”
刘协点头赞同,示意虎贲引卫觊来见。
趁着卫觊未到,刘协问一旁的蔡琰道:“令史认识这个卫觊么?”
蔡琰停下手中的笔,欠身说道:“他是先夫胞兄,字伯儒,又字伯觎,颇有才学。因少失怙恃,持家有道,颇有才干,是个务实之人。依臣浅见,他不敢有欺君之心,却有被小人所欺的可能。”
“你归宁陈留,与他有关吗?”
蔡琰眼皮微颤,偷偷地看了刘协一眼,随即又收回目光。
“臣归宁陈留,是因为夫亡而无子,与卫氏无关,更非季伯之过。”
刘协没有再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