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女性权益法案》已经通过,但由于长年累月的习惯,许多女性还没习惯突然获得的权利,甚至没什么实感。
在许多人眼中,生活似乎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依旧每天收拾收拾房间,做做饭,缝补缝补衣裳,出去找工作人家根本不要,这也是店家的权利。
至于财产继承权、孩童抚养权更是虚无缥缈,丈夫好好的,又不离婚,哪里需要这两项权利呢?
反倒是以前被判决出去的财产要全部回归,引发了一波官司热潮。
但在绝大多数女性眼中,生活还是和以前一样。
珍妮弗是一位家庭主妇,一大早她便起来打扫炉灶,清理落在桌椅橱柜上的煤灰,清理完煤灰,趁重新燃煤升温炉灶的间隙,她要把夜壶倒掉并进行清洗、将门外的报纸拿进来放到炉灶边烤干,然后准备早餐。
今天的早餐是豌豆浓汤、面包和昨晚剩下的炖菜,为了确保丈夫白天的体力,她还特地炒了两个鸡蛋。
刚做好饭,丈夫就走进了厨房,拿起烤干的报纸,吃起了早餐。
“什么东西!国会竟然真的通过了《女性权益法案》!也不怕人笑话!”
丈夫嘴里嘟哝个不停,对法案十分不满:“女人能做什么!她们能做体力活吗?工厂里的机器是她们能操作的吗?我看也就弄一弄纺纱机了!这也叫工作?一天能挣几个钱?还不够买面包的呢!”
珍妮弗没有吭声,默默搅拌着锅里的炖菜,丈夫的抱怨她早就听习惯了,就算没有权益法案,他也会抱怨工厂里的领班不公平、谁谁谁又怎么样.偶尔还会骂两句国王——在半夜无人的时候。
“该死!时间来不及了!”
抱怨声中,丈夫忽然发现马上就要迟到了,三两口吃完盘子里的煎蛋,抓起外套就冲出了大门,珍妮弗收拾着盘子,没一会儿,一个小男孩睡眼惺忪的走了进来。
“赶紧吃饭,吃完饭还要去上课呢!这次可不能迟到,否则老师又要罚站了!”
珍妮弗将没有煎鸡蛋的早餐端到儿子面前,看着他吃完,才让他背上自己用边角料亲手缝制的单肩包,将他送去了兰贝斯区的公立小学。
伦敦是座大城市,大到任何政策在这里都是先行的,其中就包括政府出资的免费小学教育,任何适龄的孩童,都可以免费进入学校学习,全日制,一周四天课,周日还要去教堂的主日学校听讲。
因为是公益项目,不能奢望师资力量有多么强大,老师是很不负责的,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