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妄言,请陛下赐罪……”
天子震怒臣下心惊,哪怕方孝孺早就有了几分心里准备,可仍然被朱允炆这般态度给吓到了,当即跪在地上自请降罪。
这时候高兴地自然是齐泰了,可他也知道此时不是落井下石的时候,若站出来再抹黑方孝孺,固然一时痛快,可却未必能够这一次就将其彻底打死,反倒事后若是陛下冷静下来,怎么看待方孝孺暂且不论,但是对于他齐泰如此趁势打击朝臣的看法可就不好了,那时候才是有失圣心的大错。
而此时的朱允炆自是气氛至极,原本以为自己的心腹重臣会说出一些什么好的建议,但却只听到了对自己之前行为的不满,乃至摆明了说出反对的话来。
初临帝位的朱允炆最爱惜的是什么,是自己身为太子的威严,是说一不二的金口玉言,是大明皇帝的好好天威皇权在上,最怕的就是被人质疑,被人反驳,更是怕这站出来和自己唱反调的还是心腹之臣。
现在方孝孺将这几方面全都占了,一个都没有落下,朱允炆自然是暴怒至极,脑子里只被怒火充斥,想的全都是该怎么处置阶下胆大包天的方孝孺,全然没有一点商量大同代王府的意思,或者说这种事情已经被排在了处理方孝孺之后了。
“来……”
正待朱允炆要处置这个胆大包天的方孝孺时,从入殿到现在都沉默不语的三心腹之首黄子澄却突然出列。
“陛下!臣觉得方大人所言虽有差池却未尝有错!”
坚定的话语让朱允炆的怒火为之一顿,他可以不太在乎齐泰和方孝孺的看法,但却对这一直以来帮助自己甚多,建议计划也多次收获成效的黄子澄也视而不见啊。
“黄师,你可知方孝孺他……唉……罢了,黄师有何要说的大可说来,朕听着便是……”
黄子澄都出面了,就算朱允炆现在心里还有些生气,却也强行按下准备听一听自己这位老师到底有什么要说的,若是成则绕过方孝孺也未尝不可,反倒还能嘉奖于他,可若是不成,难让自己满意,朱允炆也不会因为黄子澄的面子就放过方孝孺这一次。
而此时齐泰,他却也有些愕然的看着突然出列的黄子澄。
原本以为此次方孝孺胆大包天敢这么和陛下说话,定然是难逃一劫了,可没想到自己的同僚好友黄子澄竟然出列替方孝孺这家伙求情,难道自己的老友糊涂了?不然怎么会给这个后来之人出面说辞。
不过此时黄子澄另有主意,自然没有功夫跟齐泰解释,真要想听听为什么,还不如静心等着他把接下里要说的话说完呢。
“臣认为不论是齐尚书还是方大人所言尽皆有利有弊,断不能只凭一面行事,纯以暴烈刚猛之法固然不可,但是完全靠着仁义礼制妄图口舌呈利却也是不可为之事。”
“哦?黄师竟然认同两家却又反对两家,难不成黄师有真正两全其美之法不成?”
这下朱允炆到是来了兴趣,因为黄子澄说的也的确没错,齐泰之法虽然效果显着可却手段过于强硬,造成的后果可以想象,绝对是利弊均衡的一种做法。
而方孝孺这话里话外虽然有不尊上的意思,但却完全过于温吞做法,想着不做声不张扬就将大同代王朱桂办妥,这更像是在开玩笑一样。
先不提朱允炆认不认可这个建议,哪怕是认可了该派谁去,怎么做,怎么处理都是不小的难题,更有人家代王朱桂可不是什么泥塑的王爷,哪里会完全听从朝廷的摆布,若他对皇命怎的言听计从的话,又怎么可能准备反叛呢,简直是痴人说梦的办法,所以在朱允炆看来基本上没有什么实施的可能性。
甚至此时朱允炆不仅对方孝孺生气,更是感觉到了几分失望的意思。
之前的种种建议办法,却抵不过这一次的失败恶感,真的是有好有坏两面各半,看来方孝孺此人心中对于恢复周礼那种近乎于理想状态的野望实在是有些太过沉迷,以至于很多想法上都显得有些幼稚,可是某些方面却仍然不失为一个得力的心腹。
而齐泰也正是如此,恰巧和方孝孺两人作为对立面,一个主张武力行事刚猛暴烈,一个主张仁道作风过于谦和,两者都有缺陷,如若完美融合揉捏在一起的话,那倒是不错的选项。
不过现在看来朱允炆已经有了这样的人选,虽然齐泰方孝孺两人各有瑕疵,但是却仍有黄子澄这样两者兼得却相容恰当的一位,不正是符合朱允炆心中的观点吗……
“臣以为,大同代王朱桂当严惩,可却也不能过于张扬动作,更不应该调动整个山西布政司的力量,乃至还要抽调京营让大将统率征伐,这是大大的不妥;另外完全游说之法亦是不妥,此法很容易给人以朝廷势弱的感官,若果不成便会反受其害,乃至代王将此事穿扬出去,恐朝廷恐陛下都将成为天下笑柄啊!”
黄子澄分析的很是透彻,将齐泰方孝孺两人建言中的弊端表述了淋漓尽致,也让两人听的明白,知道了自己的方法虽然可以却仍然面对风险弊端,真如方孝孺说齐泰之言,不妥不妥,皆是如此,两人真的说起来也不过是半斤八两而已。
而黄子澄既然能够分析的清楚,自然也有自己的想法,看来之前的一言不发不是没有参与,反到是在心里盘算筹划,想着结合两方的利处揉捏在一起,想出一个比较尽善尽美的放来出来……
“因此,臣觉得此事应如此,遣使一名于大同质问代王,另秘密支会于大同指挥使并晋王府随时戒备,同时将锦衣卫获取的这份情报送于晋王,想必这位和陛下自小亲近,和燕王不睦的晋王殿下应当会懂得取舍选择之道的……”
“好!黄师所言极是!”
朱允炆抚掌大赞,真是听完黄子澄的建议才觉得这件事如此处理才最妥当,之前不管是齐泰还是方孝孺,两人的建议都有缺陷,可朱允炆一时也想不哪里不妥,直到黄子澄这般说来,方才恍然大悟。
取两家之益处,弃两家之弊端,尽皆益处结合,方位最善之法……
喜欢大明军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