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脱古思能这样幼稚的做事,毕竟他现在是个人都看出来已经不太正常了,不仅仅是因为之前失败的打击,更有现在局势的压力所迫,导致本来就神经兮兮的脱古思变得更加失常。
所以在他命人将自己手书的这一封信送到大明呈给朱元璋看的时候,乃儿不花主动拦截了下来,免得让本来就已经处在灭亡边缘的大元朝廷再丢掉本来就不多的颜面。
先不说这封信能不能送到关内,一路向南送到金陵城皇宫朱元璋的案几上,就哪怕是送到了人家姓朱的为什么要离你呢。
一个完全没有资格和他对话的人,还有胆子在他朱屠夫的面前自称大元皇帝,没看到连明廷官方都已经下定结论说大元早在脱古思父亲一代时便是最后一任皇帝,那就是大元灭亡的时候,所以在官方的承认上面,脱古思可能撑死了也就是一个汗国的王而已,别说以同等资格地位和朱元璋平等对话,就是想见一见朱元璋那还得人家同意才行啊。
可现在脱古思妄想着考一封书信就让双方罢手言和,白日梦都没有他这样的做法好吗,异想天开的行为,幼稚中的幼稚。
乃儿不花实在是想不到以前还算是勤恳帝王的脱古思,为什么会突然变得如此消极怠惰,连最起码的朝政都不愿意理会,每日醉生梦死的沉迷于享乐当中,让本就已经残破的元帝国又一次被消耗掉了不少的元气。
是,他乃儿不花自己清楚,上一次的大战是被徐达一举打掉了大元的脊梁骨,但这不代表大元就一点翻盘的机会都没有了啊。
当时作为主帅的他已经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连锅台帖木儿都罚俸降爵,反正只要是当时决战参与者,还活着的有一个算一个都没跑得了处罚。
这些他乃儿不花认了,毕竟他身为主帅结果导致大军惨败,损兵折将不说还丢失了很多的物资,更是让大明军长驱直入杀到捕鱼儿海来,逼得脱古思都得迁移金帐暂避锋芒。
论功过刑罚,乃儿不花背最大的一份倒也没什么,他也一点怨言都没有,一次的失败并不代表一辈子的失败,就算是他们折损了那么多的兵勇将士,可仍旧是还有希望啊,大元的火种还在,重新整顿来年再战也未尝不可啊。
尤其是乃儿不花听闻徐达病故的消息之后,那高兴的连喝三大碗酒以示庆贺,心里都在琢磨着如何整军准备再一次反攻边关长城。
可这个时候脱古思已经是渐渐露出慵懒懈怠之态,不仅仅没有将徐达死亡的消息当一回事,更是驳回了乃儿不花请调军费用来再次征募兵勇的要求,转而是将这笔银钱用在了自己的享乐上面。
这不可谓不气人啊,当时乃儿不花就差点在朝堂上和脱古思闹翻脸,要不是丞相咬住死了命的拉着他,说不得现在乃儿不花可能还在刑房牢狱里面呆着呢,哪还有什么能力去截下脱古思的书信。
如果说那些也不过是让乃儿不花心声不快,尚且还能为大元出一份力的话,那今日脱古思的一举一动都在表明了一件事,大元要完蛋了。
下面的人有能力却没有权力,上面的皇帝有能力有权利却自甘堕落,这是多么令人可悲的一件事。
而如今,面对大明永昌侯蓝玉的赫赫威逼,整整十五万大军的威胁,大元朝廷一方竟然连十万兵卒都凑不齐,那些原本过来凑数以振元廷威严的士卒兵员在得知大明的动向之后,竟然一个个的连招呼都不带便全都折返回到了自己的部落当中去。
当时气得乃儿不花差点没有调遣兵卒将这些人给截杀在半路上,要不是实在奈何不的两大部落的压力,说不定还真做了。
可事实摆在这多明显,那些主动俩开的士卒里有七成是两大部落的人马,剩余也都是一些大中小部族的青壮。
真要是被乃儿不花给杀了,那才叫天下大乱啊,都不用大明来打他们,鞑靼部和瓦剌部就会主动联系其他部族将大元朝廷给瓜分了。
到时候为了不摊上一个藐视皇权目无君上的罪名,随随便便找一个替死鬼就是了,然后在从尚有的黄金家族之中挑出来一个新的大汗和大元皇帝。
这样一来还好控制,也能堵住悠悠众口,还能为自己的部族创造不小的便利,简直是一举多得的表现。
所以很多时候鞑靼部都有些按耐不住心里的躁动,想要先下手为强,干掉大元朝廷一脉再来对付其他人。
但事实上这样子还是行不通的,最起码也是最关键的一点,他们可不能主动出击,不然任凭什么借口都是无济于事。
要不然怎么会撩拨元廷主动做一些有害他们两家的事情呢,就说之前那些个肮脏事情,里头要是没有这两家部族的参与,说出去鬼都不信的啊。
所以哪怕现在乃儿不花有多么的生气,有多么的暴怒,却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啊,杀也不能杀,拦下就更不能可能了,这么多人关押在哪都成为一个问题。
那也就只能不管不顾就这样如此了,虽然看着他们离开很是可惜,却也没有什么办法,只能听之任之随便了。
就这样走的走,散的散,原来还能说出去好看一点的大元朝廷兵卒阵十万之众,现在就只剩下了四万五千两百一十人,不多不少正正好好。
而这仅剩的四万五千多人,便是大元真真正正的最后一丝棺材本了,要是连这些都被拼掉了,那大元也就可以安心的接受剩余的问题了。
要知道这四万五千两百一十人可尽皆都是扩廓帖木儿,也就是让朱元璋都头疼,称为天下第一奇男子王保保的旧部,是经历过和林之战,经历过那么多艰苦奋战会存活下来的精锐老卒。
这也是为什呢么乃儿不花说大元仍有希望的火种,在被屠灭俘虏那么多士卒的时候仍然没有放弃最后的希望。
因为这希望便是他眼前这四万五千士卒,这些人的战斗力,意志力均是上上之品,虽然经历过不少的败仗,在大明的压迫下残喘偷生,可是他们那些战胜的记录和实实在在的势力确实无法抹除掉的事实……
喜欢大明军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