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国士 > 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抱负

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抱负(1 / 1)

以前孙元因为是武将,加上出身缘故,确实吸引不到如侯方域这种所谓的高级人才。如今,侯朝宗主动过来投靠,倒是可以以此为契机,吸引一部分失意的知识分子,这就是千进买马骨。

当然,侯公子怎么说也是一头马,可不是骨头。

吸引示意知识分子,确实是经营北方的最佳手段。

明朝末年,科举入仕可以说是读书人唯一的出路。随着明朝自文宣之治和隆万大改革之后,经济进一步繁荣,民间读书之风盛行。如此一来,科举这条出路也显得分外拥挤,分外残酷。

如江南一地,区区一县,出几百上千个举人、秀才,几十个进士根本就算不得什么。就拿府试来说,应该考生实在太多,名额有限。北方诸省的府试只需一场考试就能结束,江南这边不行,得先加试一场。过了,才能获得正式考试的资格。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幸运者也只有区区几个,更多人的跌倒在半路上。

科举这条路实在太狭窄,到最后,能够考上的基本相当于中六合彩,同你是否有才好象没什么关系。就那复社四公子来说,也就方以智一人中了进士,其他三人的功名都止于举人。

孙元手下的傅山和黄佑有才吧,最后也只是一个举人。如周仲英这种人,索性只是个秀才,一辈子和举人无缘。

实际上,明朝倒在这条路上的名人实在太多了。远的有唐伯虎、徐文长,近的有顾炎武、黄宗曦、王夫之,这些在文化史、思想史、文学史上的一代宗师都仅仅是个举人,甚至只是国子监监生。

不能做官,没有生计,自然对朝廷满腹怨言,呼啸而聚,操弄舆论,议论朝政,指桑骂槐,搞得人心动荡,成为不安定因素,颇有后世公知的味道。

后来,无论是李自成攻占北方,还是满清入关,在北方诸省建立政权,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招纳这些失意文人为官。这样做有几个好处,一是有了这些人在手,可以多多少少安抚所谓的士心,为自己获取一定的好名声;二,这些人多半是当地社会的中坚力量,起用他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地方,巩固自己的政权;三,还是那句话,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各地衙门确实需要知识分子管理地方政务,做这种事他们内行。在几百年后的二十实际中叶,一个新生政权建立,刚开始的时候也用武人治天下,结果搞成一团乱麻。知道新政权的教育系统所培养出的新一代人才成长起来,国家才逐渐走上正轨。

孙元心中虽然非常反感东林、复社和书生们,但也不得不承认,在现在的历史条件下,你要想在东北亚大陆立足,必须依靠中小地主阶级和失意文人。

“我他妈就是个军阀,而不是革命家。推翻一个旧社会从头建设一个新的世界?对不起,没那个魄力。”

现在回头看来,自己实际上已经在下意识地依靠中小地主、自耕农阶级和失意文人。军队系统那边,那些边军小军官和军户们说穿了不就是中小地主吗?黄佑,科举失败的举人;傅山,失意文人;周仲英,小秀才;郝肖仁,小官僚。

反正我这个集团已经够反动的了,现在再多一个大地主大官僚出身的侯方域也没什么呀!李自成这么干,清廷也这么干,我孙元自然也得这么干,这才符合历史规律。

想通这一点,孙元立即组织了一个盛大的欢迎仪式迎接侯朝宗的到来。

接着,他有安排侯朝宗进了自己的中枢决策机构,让他掌管整个扬州镇的文书、卷宗,说直白点就是个秘书长。

侯朝宗抛开人品不谈,其实才学还是非常出众的,毕竟他好歹也是明末清初的文章大家,做这一工作非常得心应手,叫孙元很是欣慰。

不过,侯方域却有些不满意了。

他是个北方人,徐州的气候非常适合他,得了孙元信任,事务也不繁忙,日子过得倒是滋润。可一段时间之后,侯朝宗的名士脾气犯了,感觉呆在徐州也没多大意思,便静极思动。

如今的扬州镇一切以军事为先,而且孙元的军事系统自成一体,作为一个新人,没一两年工夫根本熟悉不了这一切,首先他杂学上就有短板,而且没有什么实践经验,很多事情都插不上手。

渐渐地,侯朝宗感觉自己只能坐而言,而不能起而行,这让他很不满意。

他现在头上虽然顶着个平阳知府的头衔,可平阳府远在山西,现在还在建奴手头。

北方被李自成和建奴攻占之后,大量官员南下投靠弘光政权。南京六部和诸省根本就安置不了这么多官员。所以,很多人依旧担任以前的职位,俸禄不变。说穿了,比如你是陕西巡抚,现在还享受省一级待遇。至于政务嘛,等朝廷恢复陕西再说。具体什么时候恢复,老天爷才知道。

说起来,进入决策中枢,成为孙元最最亲信的智囊,侯方域应该很得意才是。但问题是,决策这种事情,因为不熟悉扬州镇的系统,他无话可说,再这么下去,难免叫人看轻了。于是,他就有了个下历练的心思。

带兵显然是不可能的,至于做地方官,好象也没有合适的地方安置。就孙元而言,手头也不过几个州府,早早就有人选了。

这一日,扬州镇核心决策圈的几个人正在核对今年铸币所获钱息的利润。自然开始铸钱之后,鹰洋和弘光通宝所获之利有开始追赶海贸的趋势,按照孙元的说法,那就是“内需已经拉动了。”

得出的数字让孙元大为振奋,道:“看来,今年秋初的北伐应该没任何问题,只等新粮入库了。”

说了半天话,不知道怎么的,众人又说起北京那边,黄佑指出,建奴自从黄台吉实行明朝政治制度之后,政局一直不稳。特别是在黄台吉驾崩之后,豪格和多尔衮的夺嫡之争几乎酿成一场腥风血雨。后来,为了稳定朝局,两方势这才推福临出来作为平衡和缓冲。毕竟,福临只是一个小孩子,一个傀儡,能够被大家所接受。

这一年来,多尔衮靠着在在八旗军中的势力对豪格一系诸多打压。但现在不同了,八旗主力已经被多铎全数丢在扬州。如今,北京那边唯一能战之军只剩豪格的正蓝旗部队。失去了多铎、阿济格,失去了野战军团,多尔衮根本就压不住豪格,说不定会起乱子。到那个时候,就是我宁乡军的机会。所谓,堡垒通常都是从内部攻破的。

说完,众人又摇头说侦缉厂北平站无能,这么长时间了,竟然没有半点可用的情报传来,必须严加申饬。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侯方域就动了心。

他敏锐地意识到这是自己的机会。

作为一个读了一辈子书,平日袖手谈心性,毫无实践经验的书生,侯朝宗其实在宁乡军中也就是个文书角色,威信不立,也没有什么实权。

到地方上做官没有可能,打仗……那还是算了吧!

北京那边倒是一个立功的大好机会,正如大家所说,如今建奴内部不稳,党争激烈,如果自己能够去北京,挑动建奴内乱,那可是惊天动地的大功劳啊!

而走上层路线,干这种事情,不正是自己的强项吗?

如果真能做成,今后就算是在扬州镇里站稳脚跟了。

侯方域思考了两日,下了决定向孙元提出能不能让自己到北京走上一趟。

孙元没想到侯方域这个书生竟然如此勇于任事,大觉意外,问他又什么计划。侯方域回答说暂时没有任何想法,就去走走看看,见机行事,也算是一种历练。

孙元劝了他几句,见他去意已定,也觉得侯朝宗在徐州也没什么要紧事务,就点头同意了。

又叮嘱侯方域说:“朝宗你这次去北京主要是摸请建奴虚实,至于其他,倒不要紧。”反正,孙元对他也没什么期待,他不觉得东林、复社这群书生能做出什么成绩来。

也如此,孙元并没有给他任何任务和职务,只让他联络北京交通站,相当于一个巡视员的角色。

侯方域在徐州呆了几个月,也确实是闷了。早年他父亲在崇祯朝做官的时候,自己也曾在北京住过很长一段日子,这次算是故地重游,心中自然很是期待。这次去京城,他甚至还带上了李香君。

两人经过诸多磨难才逃到徐州,自然舍不得再次分离。

侯朝宗这次单独进北京,摩拳擦掌要做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可一出徐州,他的名士派头和纨绔子弟的性子就犯了,也不急,一路游山玩水,在路上走了足足一个月,才到了京城。至于京城的事,以及该如何着手,管他呢,开心就好,开心就好。

那边,果园早就知道老家要来人指导工作了事,等了半天也没等到。

今日总算盼到了,结果侯方域一脸傲气,态度生硬,又开口向果园要钱,已经有索贿赂的嫌疑了,两人闹得很是不愉快。

还好,果园这人脾气好,也没有和他发生直接冲突。

最新小说: 流云飞秀 国师榻上欢:丞相娘子,不嫁! 废材狂妃:修罗嫡小姐 王妃狠倾城:邪君求放过 当嫁 嫡女庶心 异域天使女巫 且为谁嫁 春红帐暖 师父在上:徒儿很乖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