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罢了。何况在七三年的时候李小龙还死了,邵氏更是一超独霸。稳居香港影坛的鳌头。当时嘉禾真是乌云惨淡,就快支撑不下去了。
但是从许贯武穿越来之后开始,许氏兄弟投奔嘉禾,几部鬼马喜剧片当真是叫好又叫座,生生撑起了嘉禾的多半边天。让邵氏也不禁对此有些头疼,不过也仅仅是头疼而已,毕竟当时嘉禾能拿出手的,主要还是许氏兄弟。而邵氏当时可是有张彻大导演和他的张家班,以及李翰祥大导演和他的风月片,还有其他各类导演,各样电影,各领。
直到许贯武靠《洛奇》赚了第一桶金,回来带自家兄弟另起一摊儿,又提拔了洪京宝,程龙,元飚等人,邵氏才真正开始走了下坡路。功夫喜剧的兴起令邵氏一直引以为傲的刀剑功夫片逐渐衰亡。
而后麦佳,桂治洪,曾智伟,张建,章国明等新一代导演的兴起,都市动作片,奇案片的热映,也令邵氏有些措手不及。俗话说船小好调头,当时许氏不过是只小艇,可以轻易调转船头,推出一部又一部充满新意的作品。
但是邵氏却是一艘巨轮,如果调头调得急,恐怕轮船都有倾覆的危险。在当时的香港影坛,已经不再是大鱼吃小鱼的节奏。而是进入了快鱼吃慢鱼的节奏。谁能够引领潮流谁就能够赚钱,谁能够跟上节奏谁才能够赚钱。
许氏因为有许贯武的指引,功夫谐趣片,社会奇案片,都市动作片,爱情喜剧片,悬疑惊悚片,爱情文艺片多种题材的电影陆续被拍摄出来,每一种题材都是领先别人一步推出,步步抢先,时刻引领着娱乐发展的潮流,令许氏的电影越来越大受欢迎。
相比起来,邵氏的电影这些年却一直都是千篇一律,张彻大导演在六零年代就再拍摄武侠功夫片,到了现在还是再拍武侠功夫片,一样是男儿意气,一样是报仇雪恨,全然不顾时代已经变了,电影观众都已经换了好几代,口味都早已经变得太多了,他却十几年如一日的献上相同的菜,自然会让人吃到反胃,令人相当之反感了。
新片《魔殿屠龙》成本高达两百多万港币,但最后票房只收回一百多万,这样惨到家的票房已经说明问题了。
而且反映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邵氏这些年来还是重用老人,不给新人导演机会。张彻大导演从六零年代用到现在,虽说之前他的确做了很多的贡献,但其实他的手法已经落后太多,应该换一些新人来搞搞新意思。
就好像许安华导演,一部戏不卖座就要被撵出去,但是张彻已经有好多戏不卖座了,但依然还遭到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