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嫡长子 > 第781章 还是读书人坏

第781章 还是读书人坏(1 / 1)

“下官这是来向刘公公报喜。”

刘瑾听得不明不白,“有什么喜?”

“自然是大仇得报之喜。”

刘瑾现在意气风发,落在他的手上几乎没什么人还能逃生,要说真的不能杀的也就是那帮脾气又臭又硬的谢体中之流了。

听到此处,刘瑾露出微微的笑意,“咱家就说偌大的南京城怎么可能都是愚笨之人,总得出个聪明人吧?现在看来,周逸周大人与他们很不一样。”

南京太常寺的少卿这个官在官员系统中实在不入流,而且如果在北京也就算了,还能再熬熬,可在这里熬起来都没劲头,要是不想点办法的话,大概是要一辈子蹉跎了。

“公公过奖了。”

“来人,赐座!”

如果是论起这桩事,刘瑾不仅脾气全无,而且颇具耐心。

周逸拱手之后坐下,“公公若是允许,在下就耽搁点时间从头开始说起。”

“你说,你说。”

“是,话说正德十年末,朝廷发布了天下清田令。旨意传到江南之后,各地官绅已然有些慌乱,而且此事涉及士绅除优,牵连又广,从那时起,江南一地的士绅就在想着怎么抵抗朝廷的清田令了。若不是刘公公这么一番动作……那不管朝廷派出多少测量员,他们都寸步难行。”

“这件事,咱家倒有听说。测量员到了县里以后,官府并不出面力推,各地士绅也不配合,甚至煽动百姓抵抗,要么就是找测量员的麻烦。”

“是,而且读书人做事……”周逸不好意思的笑了一下,“怎么说呢,都会讲究一个名正言顺,官府以‘民间反对之声众’为由向朝廷争取延缓,士绅则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在官场发声,时间再拖下去,朝堂上下人人都反对,那即便皇上想做,也要大费一番功夫。那些找测量员麻烦的,也必是构陷什么罪名,绝对不会粗暴行事。

然而按道理说,朝廷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此事乃是为百姓减轻负担,为何做起来会得罪那么多人?一句话,财帛动人心,百姓的负担减轻了,谁的负担会增加?这一点并不难理解。可公公细想一番,士绅增加负担他们反对实属正常,可官员为什么反对?我们这些人的俸禄都是朝廷所发,负担加在哪里?”

真要说起来,刘瑾是个没什么水平的人,他或许有几分机智,但有知识和聪明不是一回事。

而且,他的行事作风,使得寻常意义上的读书人没有和他接触的,唯一天天给他‘补充点常识’的张永,那特么也就是个半吊子。

因而现在周逸简单分析了一下,刘瑾也觉得‘神智大开’,仿佛见到了一片新天地。

甚至于他语气中还有几分兴奋,“不错,不错。他们的行为是很奇怪,你继续说。”

“官员们反对公公的理由,表面上是公公杀人,实际山,他们是怕清田令真的推行下去,更怕刀子落在自己的头上,到时候很多人家隐藏的田亩就会暴露出来,官绅,官绅,入朝即为官,返乡则为绅,官绅本是一体,无法分割。而公公推行的清田令,是既要他们的家财,又要他们的性命。如此一来,江南各地官员怎么会不反对?”

刘瑾恨恨的道:“好在皇上没有受他们的诓骗!”

其实真的从学术角度去看政治体制,一个集权的体制怎么会没有效率,所有人听着一个声音行事,总比他一言,你一语的讨论半天却没有动作要强吧?

不说国家,哪怕是一个企业,也肯定是强势的领导人更有力量。

封建君主制度之下,国家是绝对有行动能力的。

只是所有的决策集于一人,这个人就会变得很关键。

千年的帝制历史之中,有很多事做不下去,往往就是皇帝最后软弱了,或是掌控的能力不够强。

就像清末的光绪皇帝,他要推行新政,总是屡屡受挫,于是我们得出结论维新变法那一套不行。可要反过来看,为什么慈禧太后说一句,那马上就是排山倒海的力量扑过来?

当时反对她的人也很多,有用么?

所以说皇帝的态度和决定是最为关键的。

正德十一年这一次江南之乱,看起来官绅体系的反扑似乎总是找不对点,关键就在于刘瑾说的,皇帝没有受他们诓骗。

否则京师哪怕是松一点口子,刘瑾就势如累卵,那自然就显得士绅的力量极其强大,似乎朝堂之上都是他们的声音。

周逸此时也愿意听到刘瑾讲这句话,外朝文官没有争取到皇帝的圣意,那一次大的溃败是难以避免的,没有他……也会溃败。

这样心中自我安慰了一句以后,他的心情也能更加平静下来。

最新小说: 杏林医妃 妖帝溺宠:爆笑逆天邪妻 爆笑囧情:一代妖后养成记 玉毒 重生之帝国纵横 花木成双 仙长,请留步 混沌生死诀 穿越之福宁天下 迫嫁妖孽殿下:爆笑小邪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