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议是在国子监的崇文馆里进行的,当然了,出了那件事之后,所有人都认为此次公议不过是走个过场而已。
崇文馆主楼是个环状三层的木楼,中央设有高台,四周都是一层层的座椅。原本的崇文馆在帝劫的时候毁于战火,如今的这栋建筑还是明玉公主一力主张重修的,从这一点上来说,士林对明玉公主的诸多评价,如今看来,怎么都透着一股子心虚。
公议原定陛下亲临,所以规格很高,政事堂,朝廷诸公,国子监祭酒,宫学夫子,裴元阁大学士,国子监全体学子,以及各方代表都要出席。如今陛下不露面了,其余人等不管心中怎么想,存着把这过场走完的心态,一个不拉全部都来了。
崇文馆四面,三方占了其中三面,村民,商贾,官眷,第四面便是二皇子朱政。
主持公议的是礼部相公秦大人!
“奉陛下旨意,就允州一事举行公议,事项如下,允州治平郡鲁姓商贾收鸡子回城途中,被当地村民围殴致死,村民代表何在?此事是否属实?”
有个花白胡子的老汉哆嗦着点了头,秦大人扫了一眼商贾席,高声念道:“鲁姓商贾家眷上告,要求杀人者抵命,尔等有何话说?”
花白胡子老汉身侧坐着的是四五个国子监的老夫子,其中之一便晃悠着起身,高声说道:“孟公曾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古之圣贤尚且以民贵,我等当牢记圣人训,对小民生爱护之心!关于村民群殴商贩一事,乃是商贩欺民辱民在先,犯下众怒而为之!因此上,我等皆以为村民无罪!”
这种观点得到了列席公议的朝廷诸公的一致认同,朱政清楚地听见身后接二连三的窃窃私语,无不口称有理,村民无罪。
当然了公议可不是只听一家之言便可的,众人的目光转向商贾。当头的便是廖长志。
其实,大部分的朝廷诸公都是第一次见到这位虽然站得笔直,身高腿长却面色微黄的廖姓青年,可世事难料,谁会想到恰恰是这个人,在以后的日子,曾经一度让他们比在先帝时还要难过!
廖长志几乎是面无表情的,他先开口问了为村民辩护的那位老夫子:“先生言及古之圣贤,不知亮公可算?”
朱政左侧的王寄秋忽然低声笑了,朱政不解其意,王寄秋给他打了个手势,示意他往下看。
亮公算圣贤吗?
那夫子面露难色,但又不能不昧着良心说不算,只好点了头。
廖长志高声说道:“既然先生承认亮公乃圣贤,可知亮公曾曰“天地生万物,无论牲畜动静之物,皆平等!无以士农工商为别,分类制之”?”
朱政忽然明白了,亮公便是鼎鼎大名一手创立格物门派的曹亮,据传是三国时期曹公的后人,他最主要的功绩并不在立学,而是一手发明了纸这种造福天下读书人的大杀器。所以,举凡读书之人,没有任何人能否认亮公是圣贤,可其言论实在过于耸人听闻,类似人和畜生生来平等之类的比比皆是。廖长志先问老夫子,亮公是否是圣贤,老夫子只能承认,既然如此,同样是圣贤,亮公所言岂不是也是所谓的圣人言?你有圣人说什么民为贵,我也有圣人说万物平等,就许你家过年吃饺子?
一切重新回到起点,那老夫子面红耳赤地被身边人拉着入了座,低语了片刻,才有一位中年雅儒起身高声说:“我大顺法度不责众,乃是明文,尔等要违背法度吗?”
大顺法度不责众,朱政看了看刑部相公,刑部相公微微点头以示默认,朱政回过头重新把目光投向廖长志,看他如何化解。
廖长志却淡淡一笑,高声说道:“大顺法度沿用前朝,曾多番修改,剔除不合时宜者,法不责众一例,几经修改,最终得以保留,可先帝曾言,勿以法不责众为凭欺凌弱小而不担责!”
众皆哗然,包括朱政。
那中年雅儒更是面露骇然之色,大声指责廖长志无中生有,辱及先帝,胡言乱语!
先帝距今已经足足十几年了,已经很久没有人提及先帝曾言过什么了,廖长志看年岁不过十七八岁,怎么可能知道先帝曾言过什么?
朱政先是感到一阵荒谬,接着便是恼怒地拍了桌子。
“肃静!”
秦大人大声吼了几句,才把纷乱的场面平息下来。
那中年雅儒指着廖长志责问:“吾乃先帝御封裴元阁大学士,曾侍奉先帝,文华阁行走,未尝听闻先帝曾有此言论!竖子敢尔,竟辱没先帝,该当何罪!”
廖长志浑然不惧,高声道:“先生指责在下辱没先帝,在下万万不敢领罪,至于在下所言,可去翻阅先帝起居注,靖康四年冬腊月十七日,即可知晓在下所言真伪!”
秦大人面露难色,只好向姜大相求助,姜大相做了个手势,秦大人恍然,忙上前禀告朱政:“请殿下示下!”
朱政也很为难,这件事真伪一查便知,廖长志完全没有必要作伪,真要查证属实,那中年雅儒包括在座众人可都成了笑柄了。
就在此时,王寄秋悄悄起身走到朱政身后,耳语道:“殿下可旁证!”
朱政了悟,保住他颜面的办法也只有他出面作证此言属实了。
权衡了一番利弊,朱政起身,往前走了两步,高声道:“孤乃二皇子,先帝确曾言及法不责众一事,廖长志所言确有其事!”
那中年雅儒一下子脸色惨白,惶然不可终日,丢人丢大了!今日之事传出去,他这个大学士之位也保不住了。
廖长志对朱政颔首示意,昂然立在那里,面色平静,似乎笃定自己并没有说谎。
既然身为二皇子的朱政都出来作证了,此言真伪已经不用讨论了,村民代表有些已经在抹眼泪了,这不是很明显了吗?先帝都说了,村民应当受罚!
秦大人确定村民一方不再出言辩护,便进入下一项,议罪。
应该刑罚是一回事,怎么刑罚又是另外一回事,为何村民一方非要咬着法不责众以逃避刑罚呢?还是因为涉事村民数目太多,足有上千,怎么定刑罚?
趁着众人议论纷纷,双方你来我往争论不休,姜大相低声问郑相:“此子真是商贾出身?姓廖?幽州廖家?”
政事堂诸公出席公议并没有发言权,也没有决议权,充其量就是坐在这里压压阵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