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远三号矿所在地的一处山坳,赖大郎正在给众人读家信。他被浑身污泥,看不清面容的乡邻团团围在中间,没有人说话,都静心屏气,一脸敬畏地看着赖大郎,就算不是自家来的消息,也都聚精会神地听着。
“老三,你婆娘说你妹妹嫁人了,她给随了一两银子的礼,剩下的都存了,让你注意身体!”
“老七,你爹说,邻村的三花他帮你下了聘了,好日子定在下个月十二,让你记得提前回去,给你起了三间大屋,银子已经花光了,让你这个月再捎银子回去粉墙买陈设器具都要用银子!”
“吴老二,里长说你家婆娘有身孕了,你娘不管,你岳母到你家帮你看着呢,让你放心!”
赖大郎逐一打开信来,在人群中找到对应的人,三言两语地把家书内容说了。
说起来真的要感谢行部交通各县郡,每日往来极为方便不说,他们这些窝在大山深处铺路架桥的苦哈哈也能半个月左右收到一份家书,以此慰藉想家的那份饥渴。
“赖子!”
终于轮到他了吗,赖子打起精神来,目光嚯嚯地看着大郎,上个月,他往家里捎了二十四两银子,也不知道他的事定下来没有。
赖大郎也没有卖关子,轻声说道:“你爹说,现在聘礼都涨了,李家要三十六两的聘礼,家里凑了一凑,还差十两!不过李家说了,愿意再等你一个月!”
赖子松了口气,总算没有直接说不行。他伸手想把信接过来,想了想,把手在里衣上擦了又擦,才小心地接了信在手里,翻来覆去地看,他又看不懂也不知道再看什么。
把所有人都打发走,赖大郎最后才拆开他自己的,一目十行先扫一遍,接着便是惊讶地大叫一声,赶紧从头看起,倒是吓了众人一跳,本来都要散了,又被这动静惊得围拢过来。
“大郎,家中有事说一声啊!”
“是啊,大郎,是不是家里出事了?”
“要有事言语一声,别的没有,老汉我也能给你凑一两二两的银子!”
众乡邻想法简单,出门在外,互相抱团已经成了惯例,赖大郎为人实在不赖,能帮的还是帮一把的好。
赖大郎只顾看信,分身乏术,赖子挥手示意大家安静下来,等赖大郎看完信再说。
赖大郎再三看过信,脸上的笑容却越来越大,终于抬起头看众人的时候,已经止不住笑出声来了。
“多谢众位了,家中确实有事,不过不是坏事,是好事!”
一听说是好事,一种乡邻先放了心,有那好奇的便笑着问:“大郎,是你爹娘给你说了美娇娘吗?”
人群发出一阵不明所以的窃笑,赖大郎却说:“不是我的事,是我弟的事,我爹说县里派人上家说了,我到这里做工,还是个队长,家中弟弟可以上蒙学了!”
众人纷纷露出惊诧的表情,有不懂蒙学是什么的,也有懂行的,最后还是赖子脑子灵活,问赖大郎:“就是睢县新建好的那个蒙学吗?束脩多少?就你弟弟可以去吗?”
几句话提醒了众人,谁家没有几个淘气小子?
赖大郎扬了扬手中的信,说道:“我爹没说!”
“怎么办?去问问管事的?”
有人提议,众人大多面露迟疑,小声议论了一番,最后还是推到了赖大郎的身上,无他,他是睢县过来的唯一一个做了小队长的,又识文断字,他去问最好。
赖大郎点头应承了,“大家伙先去用晚食吧,这件事交给我了!”
“大郎仁义!”
“是是,老哥哥说的对,大郎仁义!”
赖大郎却没把众人的夸赞放在心上,对他来说问问蒙学的事其实是很简单的,根本没有难度。
他先找上了侯三,这家伙鬼精,家中又有好几个孩子,肯定对蒙学十分关注。
果不其然,侯三也不藏私,见赖大郎问,便老老实实把自己知道的说了:“在矿上做工的每家可以送一个孩子入蒙学,束脩是每年十两银子,吃食住的一概不把钱,每十天可以回家一次!只要六岁到十二岁的学童,不够年龄或者超过的一概不要!”
侯三想了想,又加了一句:“到矿上做工的超过三个月才行,不满三个月就只有队长可以!”
赖大郎明白了,怪不得只有他弟弟进了蒙学却没听闻其余乡邻也有这样的好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