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三夫人才把事情详细地跟穆莲说了。
穆莲听了却没什么反应,只是一路都没再说话。
逸明院,大夫人精疲力尽地靠在大迎枕上发呆。芳姐儿端着一碗参汤,轻轻推门进来,将托盘放在几上,大夫人目光呆滞,毫无反应。
芳姐儿心里一酸,轻轻推了推母亲,说道:“娘,您用些参汤吧,晚膳一点都没用,身体怎么扛得住?这满府上下三百余口还要您来管呢?”
大夫人呆滞地看看芳姐儿,再看看那托盘,忽然悲从中来,失声痛哭:“都怪你母亲没用,如果我能在接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就召集亲卫去追,蓉儿肯定就能追回来了,都怪我,都怪我!”
芳姐儿也是眼圈一红,落下泪来,两母女哭了一阵,芳姐儿强打起精神来劝慰母亲:“娘,这事不怪您,您的处置是正确的,蓉儿毕竟是郡主,这种事传扬出去对蓉儿的名声也不好,再说亲卫没有父亲的命令,您也指挥不动呀,这怎么能怪您呢?”
大夫人连连摇头,悲痛不已,难以自制。
三夫人带着莲姐儿急匆匆地进了门,连声催问:“蓉儿有消息了吗?”
芳姐儿忙招呼三夫人坐下,都这个时候三夫人怎么会管这些,摆摆手,便坐在大夫人对面,莲姐儿则静静地站在母亲身边。
大夫人这个样子应该也没有什么消息,三夫人失望地叹了口气说:“大嫂,你也别太伤心了,大伯出面肯定会找回来了。一个小丫头片子而已,又不是真的匪徒。”
大夫人眼泪止都止不住,拉着三夫人的手,两人对着流泪。
大夫人声音都嘶哑了,哀痛不已地哭着说:“公主如果知道了,还不知道该怎么伤心呢,弟妹,咱们都是为人母了,你说蓉儿为什么这么多灾难?如果能替的话,让我替了她吧!我这心呐,钻心的疼啊!”
三夫人连连点头,眼泪也是不停地往下掉,连带着芳姐儿和莲姐儿也是泪眼朦胧。
莲姐儿更甚,想想平时在公主府,凡事都是穆蓉做主,事无巨细,考虑的细致入微,想起这些,更伤心了。
王寄秋从家里出来,带上了几个身强力壮的家丁,一个护院都没带,径自来到江边,天已经完全黑了。
王家这些年在京都经营,也不是埋头做官不管世事的。一艘小船还是能够避开耳目,悄悄准备好的。没有从码头开船,特意选了一处人烟稀少的地方,连灯都不敢点,摸着黑上了船。
王寄秋看看南边的江面,星星点点全是火把,看来禁军尚在过河,便催着船夫加紧划船,一定要赶在禁军前面到江边。
这一段江面狭窄,水流更急,只能过小船,不能行大船,撑船的船夫是积年的老手,紧赶慢赶,王寄秋午膳都要吐干净了,才终于上了岸。
没有时间耽搁,王寄秋让两个孔武有力的家丁一左一右扛着自己的胳膊赶路。
小妹只是刁蛮任性而已,劫持郡主肯定是临时起意,不可能有太多临时的准备。临时起意,就不难推断行踪。人在慌乱时刻,最可能去的就是自己熟悉的地方,小妹新到京都,对京都压根一点都不熟,不过身边的嬷嬷却是京都人事。那么,小妹肯定躲嬷嬷知道的一个地方,这个嬷嬷是母亲的奶嬷嬷,特意指给小妹,就是因为一般的人可看不住小妹。
王寄秋虽然是临时决定,却做足了充足的准备,奶嬷嬷有个儿子,就被王寄秋带上了,刚才经过询问,奶嬷嬷老家就在七龙山,是个偏远的小村子,车马船一概进不去,完全要靠双脚走的。
王寄秋回头看看陆续上岸的禁军,算算小村子的位置,再算算脚力,心中稍微松了一口,看来自己应该会在其他人之前赶到小村子找到小妹,前提是小妹真的就在那个小村子。
王寄舒虽然不在那个小村子,可也离那个小村子不远。一行人沿着嬷嬷指定的方向,在大山里转来转去,天太黑,王寄舒后来是被护院轮流背着才勉强支撑到现在的。木头石头已经没了踪迹,不知道落到哪里去了。还剩的四个护院和前来接应的三个人,也走失了一大半,只剩下来接她的两个人和嬷嬷。
后来嬷嬷也走不动了,坐在地上连连摆手,对王寄秋说:“小姐,你别管我了,你先走吧,记住我给说的地方,小村子西侧有个石碑,往东走百丈那座山,山腰有个山洞,很隐蔽,外面是一片山菊花,躲在里面别出来,轻易不会被人发现的。”
王寄舒也不是那么丧心病狂的人,到现在这一步,她已经知道大错已经铸成,难以挽回,被抓到她就是个死,抓不到她只是怀疑,皇上也不敢轻易定王家的罪。所以她不能被抓到,不过嬷嬷这个样子,王寄舒也是心有不忍,她强忍着自己走了两步,然后对嬷嬷说:“嬷嬷,我能自己走,让他们背着你,我们一起走!”
嬷嬷姓石,却是个软心肠的,听见王寄舒这么说,心里很是宽慰地说:“小姐,你就别管嬷嬷了,我老了,活够了,小姐你却不行啊,你是王家小姐,不能被他们抓住了,你快走吧,以后记住要好好听你娘的话,这些小毛病都改了吧!”
王寄舒心一酸,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见到母亲呢,不过也真是后悔了,这些罪可不就是她自作自受吗?
“嬷嬷,我答应你,如果这一次我能够逃脱出,那我以后一定好好改正错误,好好生活,再也不闯祸了!”
石嬷嬷含着泪连连点头,催着王寄舒赶紧走。王寄舒只要站起来,一步一回头地消失在夜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