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辽东攻略第一百六十二章运粮 <>
既然辽东暂时没有什么起色,我也只能是等待。国内还有不少的事情等着我处理,第一件就是陕西巡抚杨鹤上奏折请求致休。在我的调教下,大明的官员可不敢再随意用辞职来博取名声。因为你尚属一次我就会当真,而且以后也会从起复的官员名单中删除,换句话说就是你既然辞职不愿做官,那机会还是让给别人。
杨鹤从我登基起开始任命为陕西巡抚,现在已经过了九年。陕西最是危险贫瘠的地方,杨鹤一呆就没有挪过窝。我算了一算,杨鹤确实也干不动了,他的年纪放在后世,也要从省级领导岗位退休了。将人累死在官位上可不是一明君所为,所以我很快就同意了他的请求。
不过就谁人接任杨鹤巡抚职务的事情朝臣又有了争议,为此我特地召集内阁大臣跟六部尚书前来商讨。人员到齐后我先开明宗义道:
“你们说说你们的人选吧,朕已经说过,接替杨卿的官员必须让陕西的改制连贯的执行下去,目前陕西的情况已经好转了很多,朕可不希望换了个巡抚之后又将陕西弄得一团糟。”
“皇上所言极是!”众大臣都点头。
吏部尚书李长庚先出来递上一份奏折道:“皇上,这是在资历上符合担任巡抚一职的人员名单!”
我摊开稍微看了一眼后道:“还是大臣们先举荐吧!”
李长庚是吏部尚书,自然第一个出来举荐:“微臣以为汪乔年适合!”
汪乔年是天启二年的进士,论资格还轻了点,但是皇上举荐向来都是才为先,汪乔年风评极佳,已经任陕西的按察使,由他升任也不为过。
李标则推荐林日瑞,因为林日瑞是现任的陕西布政使。
傅宗龙推荐的是陕西指挥使6梦龙。
巡抚空缺,自然最好是由下边的三司选一个出来补任。但是他们三人本是杨鹤施政的三驾马车,如果现在任意提拔他们之中的一个人,估计彼此间的默契就会毁于一旦。由朝廷空降人员下去也是可以的,我手头上倒还有一两个人选,只是空降去的人未必如他们那般了解情况,若不能马上体现能力估计也会被他们看轻。
至于何种方法我心里权衡了一下,不过成基命既是辅又管着吏部,按理我应该听听他的意见。我偏头对成基命道:
“成爱卿对于此三人如何看?”
成基命知道皇上肯定会咨询他的意见,所以心中早就酝酿好了说辞。杨鹤之所以会致休他也是明白的,毕竟父子两巡抚虽说无比荣耀,但是为臣子还是低调点将会对后世子孙有利,所以杨鹤才借着这个机会向朝廷请辞。成基命当然理解,所以向皇上道:
“回皇上,从目前来看,此三人却是巡抚的最佳人选,然陕西巡抚只有一人,微臣以为林日瑞更为合适!汪乔年虽然极有风评,然威望资历稍缺,对下属要求苛严,微臣以为陕西之地刚柔并济为佳。6梦龙从其奏疏来看,以平寇为其心志,微臣也以为太刚。”
“那你的意思就是林日瑞了?”
“是的,皇上!”
“那你的意思朕明白了!”
成基命的意见跟我相同,陕西目前最重要的还是内政上,只要民生解决,那么寇盗的事情也就迎刃而解了。林日瑞是布政使,由他升任巡抚会稳妥很多。
我顿了顿后道:“好吧,朕的意思也是由林日瑞接任巡抚一职,毕竟现在陕西要以民生为主。至于布政使的空缺,就从候选的京官里补选。”
“是!”李长庚出声应了。
“好了,这件事先告一个段落。接下来朕还想跟各位爱卿讨论一下今年粮食的问题!”
户部尚书毕自严出列道:“皇上,根据粮仓总督南居益的禀报,今年大明将保持去年的水平,将由漕路运粮食两百万石,海路将运两百五十万石,其中包括支援朝鲜的五十万石。”
听了汇报后我不由道:“四百万只是旧例,但是今年朕希望北方能够储存多点粮食。江南如今未有灾害,南京的粮仓就少储点粮食,再调二十万石!”
“另加二十万万石?”户部尚书毕自严有些犹豫。
“有什么问题吗?”
毕自严硬着头皮道:“二十万石不是很多,南京户部应该可以承办下来。”
工部尚书程国祥却道:“如今漕船多有损坏,人员也遣散了不少,今年加运二十万石只怕漕路是无法做到,只能是走海路了!”
“海路?”
我还没问细节,曹珖就道:“皇上,根据回报,洪承畴提督率领船队从长崎回来时遭遇海盗,虽然最终击退海盗,但是船只多有损伤,今年冬季运粮恐怕也会有难处。”
“海盗?”我不由一惊,现在这个时候从大明到台湾哪里还有海盗。
“老臣所言属实,奏折已经呈了上来,只怕皇上还未看到。”
这件事本来要另外处理,不过既然讲到了就在这商议吧。我皱眉道:“洪承畴率领的船队是从上海这边出海到长崎,在这些航道怎么可能出现海盗呢?”
傅宗龙想了想道:“这可能是海盗残余,或者是番人!”
“那洪承畴怎么说?”
傅宗龙接着回答道:“现在朝廷接受到的是福建巡抚熊文灿的奏折,至于洪承畴的奏折还没有到,微臣估计还在路上。”
我点点头,心里却明白洪承畴是一个聪明人,他们遇到的是不是海盗心里自然清楚。洪承畴回来后却迟迟没有写奏折禀报,说明这里边肯定有猫腻!而海盗事件最大的嫌疑就是南海的郑家,想明白这点,我叹了口气道:
“熊文灿的奏折是不是说明年报名出海的商行少了?”
“是的,因为船队遭遇了海盗,商行怕血本无归!”
一切如我所料,反正现在都不是时机,这个问题就交给洪承畴自己解决吧。我挥挥手道:“罢了,有田家商行在,其他商行不出海也就没有多大关系!这个问题暂且不谈,等洪承畴的奏折再说!”
在座的大臣都是宦海沉浮多年的,自然明白皇上说的什么意思,顿时都没有吭声。过了一会后,带着深思神色的贺逢圣先打破沉静道:
“皇上,既然南方的粮食难以运送到京师,不如用银子从市面上买,以商贾之力将粮食从南边运往北方来。大约只需花二十五万两白银便可得二十万石的粮食。”
李标顿时反对道:“这样岂不是跟百姓争利?”
温体仁好容易逮到话题,马上接话道:“非也,非也,不过二十万石粮食,绝不至于影响民生。就算京师的富户的储粮零头也决不止二十万石。”
李标却是坚持道:“遽然征集二十万石粮食,岂有不扰乱粮价的道理?!”
温体仁还要再争,我打断他们两个道:“算了,不要再争了。粮食的事情就折中吧,朕本是希望北方多储粮食以应付将来。南方的粮食尽量运,京师就由户部出钱购买十万石好了。”
“是!”
商议完政事,朝臣们都走了。在旁侍候的方正华见皇上坐在宝座上有些愣,便小声道:“皇上,出海贸易的事情要嘱咐田家,皇上是不是要顺便出宫一趟,是的话,奴才这就去准备!”
“出宫?!”方正华确实了解我,如果按照我以往的想法,肯定会趁这个机会出宫走走,然后顺便去田家说一声就可以了。但是现在我想到宫外,顿时没有了兴致。
“不去了!你去承乾宫宣旨,说完等下去看孝明公主!”
方正华有些不解,但还是马上回道:“奴才这就去!”
最近我也不会有太多的举动,只能是等待盘山那边的情况。现在孝明公主已经快到预产期了,她是第一次做妈妈,所以我要陪在她身边。
一个月后,孝明顺利分娩,生了一个皇子,满朝臣子都上奏折庆贺。宫中也张灯结彩,只有田妃心里郁闷不已。孝明生的皇子按排名是第四子,取名朱慈灿。满月的时候大赦天下,同时也给朝鲜的李宗报喜,算是给郁闷太久的朝鲜王室带来一点喜悦气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