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府。 叶无双被忽云靖琛留在叶府,不许她私自回宫。叶无双正不愿意在宫里呆着呢,也就对靖琛的安排从善如流。但是叶老夫人和叶南风可坐不住了。 外邦进献三个妃子,又要在朝臣之中选三个妃子。后宫马上就会变得花团锦簇,莺歌燕舞,母子俩怎么会不为这个大大咧咧的叶无双大小姐的未来担忧? 叶南风找到母亲问道:“母亲,选妃的事,您安排的怎么样了?这要是将那些年轻貌美的选进宫,靖琛恐怕被花儿迷了眼睛,有可能就忘了我妹妹了!而且,靖琛十分喜欢那个十四岁的皇后,恐怕他喜欢年轻的女子要多一些。咱们无双马上就二十了,也不年轻了!” 老王妃笑了笑,把拟好的选妃名单拿给儿子看。 叶南风看了,“噗嗤”一下笑出声来:“靖琛不会生气吧?” 老王妃半眯着眼睛淡淡到说道:“生气我也得这么做啊!总不能眼看着自己的女儿吃亏吧?” 皇后把对待选女子的面试地点设在御花园的八角亭中。待选女子入场之前,尤佳龙先见到了叶无双的母亲,老平南王妃于氏。 欺负不到叶无双,欺负她母亲也是一样的!尤佳龙要把这几日禁足的气都撒在这个老妇身上!可惜于氏可不是叶无双。尤佳龙要是阎王爷,那于氏就算得上孙悟空。尤佳龙要是母老虎,于氏可称得上景阳冈武松。 尤佳龙想到的第一招是于氏跪拜的时候,她就是不让她起来。谁知道于氏根本没跪,只是简单福了福身,就径自坐在了下首位的椅子上。 尤佳龙刚要发怒,指出她的礼数不周。于氏就笑眯眯的说道:“外甥媳妇,你怀孕了还被禁足想必日子过得十分辛苦,就不用向舅母行礼了!” 尤佳龙愣了一下,随后冷冷说道:“君臣大于父子,更何况你只是皇上的舅母而已。本宫不仅不必向你行礼,你反而应该向我行跪拜大礼才对!” 于氏点了点头,站起身刚要拜,突然停住身子,好像想起什么似的。她指了指自己腰上扣着的一条纯银雕蝙蝠纹的腰带对尤佳龙说:“外甥媳妇,实在不巧,今天舅母带了这条先皇御赐的腰带。佩戴这个腰带,有两个好处,第一是强身健体,第二就是可以免跪免罚。除了皇上本人,见任何人老身都可以不跪。” 尤佳龙愤愤不平道:“这东西都是皇上赏给功臣的,你一个女流怎么会有?” 于氏若无其事的说道:“我夫君军功太盛,皇上也不知道还能奖他什么,这种腰带赏了也有好几条了。索性就把赏赐给了我。我看做工这么好闲着可惜了。正好最近我总肚子疼,就随手戴了一条。外甥媳妇,那就抱歉了,舅母还是稳稳当当的坐着好了。” 御赐蝠纹腰带,别人奋斗一辈子都不一定能得到一条,她竟然说只是为了保健才随便戴戴,这不就是在炫耀家世么? “过几天我和皇上说说,把家里这种腰带匀一条给睿贵妃,免得她腿不好好总是要跪来跪去的。”于氏见尤佳龙脸色难看,不仅不收敛还继续煽风点火。 尤佳龙阴阳怪气的说:“不想跪就在自己娘家呆着呗。反正皇上也厌烦她了。要不怎么会张罗选妃呢?” 于氏不紧不慢的说道:“睿贵妃心眼实,不会投怀送抱,也不会卖弄风情,自然暂时不得宠。不过等皇上腻了,自然就想起睿贵妃的好来了。 尤佳龙没想到她还敢对自己含沙射影,愤愤不平的质问道:“你说谁投怀送抱卖弄风情?” 于氏一副对她的发难疑惑不解的样子说道:“皇上是九五之尊,天下所有女子自然都应该对皇上投怀送抱。外甥媳妇,舅母说错了吗?” 侍奉皇后的太监刘公公小心翼翼地问道:“皇后娘娘,是不是可以开始面试了?” “等等寡人!”亭子外面的湖边小路上,忽云靖琛朗声说道。 皇后和于氏起身向他行礼。忽云靖琛笑着一一扶起来。 皇后和皇帝并肩而坐。尤佳龙冷笑道:“怕我为难你舅母才来的吗?恐怕她不找我麻烦我就要诵经一百遍了!” 忽云靖琛看了看神色如常的舅母,转头对尤佳龙说道:“我只是路过来看看热闹。” “彻南守将曾定蕃之侄女曾秀梅前来觐见——”刘公公尖着嗓子说道。 忽云靖琛静静的看着翠绿掩映中走来知道窈窕身影。曾秀梅低着头,眉眼都隐在刘海下面,只觉得她尖下颌,红嘴唇,长相应该不差。 忽云靖琛想到叶无双受了气回了娘家,舅母还要给他选女人,心里有些过意不去。所以他也不好意思紧盯着曾秀梅看。反正他也不是特别好奇。 不过等曾秀梅走到亭子里,忽云靖琛就听到皇后的笑声。 她不是小醋坛?怎么会这么开心? 忽云靖琛抬起头,看向面前的曾秀梅,不由得大吃一惊。这女人竟然长了一双针孔那么小的眼睛!不仔细看还以为她站着睡着了! 忽云靖琛刚才还对舅母十分愧疚,如今看她神态自若只觉得她老奸巨猾到可以! 于氏把曾秀梅好一顿吹捧,说她贤良淑德,秀外慧中。 “秀梅啊,给皇上和皇后弹首曲子。”于氏笑着说道。 忽云靖琛皮笑肉不笑道:“不用了。曾秀梅你先回去吧。” 忽云靖琛看着自己的舅母,笑的十分僵硬。于氏不动声色地也看着他。 忽云靖琛用眼神说道:“舅母,我就知道您没那么公正无私。” 于氏笑着点点,用眼神说道:“我怎么可能真给你选三个美女来分我女儿的宠?” 忽云靖琛对高小川小声说道:“去看看剩下两个是何方神圣。” 高小川憋着笑去了。不一会儿跑回来,笑的几乎无法回话。 忽云靖琛摇了摇头,一副生无可恋的样子说道:“选妃的事先放下吧。这三个女子还是让她们回家另寻良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