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y材料,是建筑大型桥梁必不可少的材料。作为华夏军事方面的专家,莫娅岚深深知道这种材料的珍贵性。
只是,再怎么样,莫娅岚手中的票也只能有一张。参加评审的专家,都是临时在专家库抽取出来的,虽然有两三个人相识,但在这种事情上,还真不适合打招呼。这是对权威的亵渎,也是对公平公正的亵渎。在原则面前,莫娅岚还是很坚持的。
大家坐定之后,开始提问。
称述完企业介绍后,开始提问环节。这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说关乎申报能否成功。
“你们公司之前没有承建大型桥梁的经验,你们是怎么弥补这个不足的”
“专业技术人员在贵公司所占的比例有多少”
“海底施工问题,你们打算怎么解决。”
随着提问的深入,越来越专业甚至刁钻古怪的问题摆上台面。幸好徐紫蕙和曾新林他们做了充足的准备,每个问题,徐紫蕙他们都能对答如流。
最最核心的问题终于来了这次,提问的恰好是对gy材料有深入研究的莫娅岚。她不动声色地问:
“贵公司在申报材料中,称已和有关方面达成gy材料的进口和使用协议,我想请问一下,贵公司是和哪个方面达成进口协议呢”
“我们是和鹰国的威廉公司达成gy材料进口协议的。该公司承诺,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将比现在他们销售的价格有所降低给我们供货,目的是为支持我们集团的发展。”
“据我们所知,gy材料的使用,是需要有非常专业的人才能胜任。请问,你们有这方面的人才储备吗”
“有的,我下面就介绍我们集团的工程师李凌一向大家汇报一下,请大家审核。”
徐紫蕙把李凌一向大家引荐。李凌一站起来,向各位专家弯了弯腰,点头致意。
接着,李凌一侃侃而谈,从gy材料的起源、历史到发展过程,以及在发展过程中有过哪几次比较有影响的改进,都说得一清二楚。李凌一对gy材料的熟悉程度,甚至让在场的专家也自叹弗如。
“请问,你在怎么获知这些知识的。据我们所知,国内关于gy材料的资料非常少,你通过什么渠道知道这些的呢”
“我曾在国外留学几年,国外的科学研究氛围比较开放,只要不设计到核心的技术,大家都很乐意分享彼此的科研成果。因此,我通过和伙伴交流等渠道,搜集到这些关于gy材料的资料。为此,我还专门写过两篇关于gy材料的论文,发表在国际刊物上。”
李凌一一边说,一边递上自己在国外发表的论文复印件给台上的专家,请他们过目,这也是徐紫蕙设计的环节。
作为一名知识分子,李凌一原本不想抛头露面,更不想把自己曾经发表的论文当着自己的面拿给专家看。
可徐紫蕙对李凌一说:“如果我们不那样做的话,那就很难打动评委,那些专家怎么相信我们的实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