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承也被萧续问住了,这回算是知道了什么叫做“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也懒得与他多说,遂道:“我懒得理你!”把袖子一甩,站到了顾倾城身后。
萧凤梧摸了摸萧续的脑袋,道:“你哥哥不爱多说话,可是你的话却一天到晚没完,也不知道你哪来那么多话!”
萧续本来大大的乌溜溜的眼珠被脸上的肉挤得都小了两圈,此刻做出无辜的表情来便显得有几分滑稽,道:“父皇,难道我说的不对吗?”
顾倾城已经抱着萧愉当先朝着饭厅那边去了,萧承在后面亦步亦趋。
萧凤梧笑得肚子都有点痛了,点了点头,道:“你说得对,的确是不能轻易相信陌生人,尤其是你们这样的小孩子,保持警惕性才是对的。好了,我们不说这个了,再说下去,饭菜都要冷了。”
“唉,”萧续忧伤的叹了口气,“反正也不能多吃,早去晚去也没有什么分别。”
萧凤梧忍不住屈指在萧续头上轻轻敲了一下,道:“小小年纪叹什么气!没得弄得自己跟个小老头似的!”
萧续吐了吐舌头,不敢再说了,跟在萧凤梧身边也去了饭厅。
等着萧凤梧和顾倾城都坐下了,萧承和萧续才跟着落座。
顾倾城看了看桌上,似乎没有可以给萧愉吃的,正要问,小宫女又送上来一道水蒸蛋。
乳母过来把萧愉抱到一旁给她专门打造的小桌子旁给她喂水蒸蛋。
萧凤梧率先举起筷子,一家四口开始吃饭。
萧承因为掉了牙,所以不去碰太硬的东西和醋鱼。
萧续则什么都吃了一点,但是畏于萧承威严的目光,都是浅尝辄止,把自己碗里的一碗饭扒完了,本来还想让添饭,可是看到萧承递过来的冷冷的眼神,忙把筷子放下,将碗一推,道:“不吃了。”
萧承眉头一皱,低声道:“没规矩!”
长辈还没有放下筷子,作为晚辈先停下来是十分失礼的。
所以萧凤梧和顾倾城什么都没说。
萧续本来还觉得有点委屈,可是看到父皇母后都不出声,便知道自己的确是做错了,于是哀求地道:“好哥哥,我是真的不懂嘛!以前……”他想说以前你也没有提醒过,可是转念又一想,自已以前吃饭都是被人强迫停下筷子的,似乎也不存在什么不守规矩,于是沮丧的低下了头。
萧凤梧和顾倾城先后放下了筷子,萧承也跟着搁了筷子,身后自然有宫女递过干净的手帕来擦嘴,然后便有人上来服侍着净手,撤掉桌上残席,上了温水。
顾倾城这才说道:“昀儿,你哥哥说得对,不管你是什么身份的人,必要的礼仪还是需要讲究的。不过你现在还小,慢慢学起也不迟。从今日开始,便让你哥哥一点一点来教你好了,他就是你你的榜样。”
萧承不自觉挺了挺背脊,觉得自己的肩头也沉甸甸的。
那边萧愉也吃完了蒸蛋,由乳母伺候着擦了嘴,喝了水,便迈着小短腿来到萧续跟前,伸手抓着他的袖子晃了晃,奶声奶气叫道:“二哥!”
顾倾城微笑道:“昀儿,你也是做哥哥的人,愉儿也处处看着你呢,你可要给她做个好榜样才是。”
萧续连忙用力点头。
“好吃吃!”萧愉摇晃着萧续的袖子,一脸甜蜜的笑容。
萧承登时不高兴了,瞪了萧续几眼,道:“你瞧瞧,你都把小愉儿带坏了!你是个男孩子,还好一些,小愉儿可是个女孩子,你也不希望以后小愉儿和你一样胖吧?”
“咳咳,”萧凤梧轻轻咳了两声,道,“承儿,你也有不对的地方你可知道?”
萧承一脸的迷惑,但还是恭恭敬敬说道:“儿臣不知,还请父皇赐教。”
“嗯,”萧凤梧点了点头,慢慢说道,“父皇和母后都知道,你是因为爱护弟弟所以才会随时随地纠正他的一些坏习惯,但是,你也要记住,在昀儿和愉儿面前你是哥哥,但在父皇母后面前,你首先还是个儿子。
“父皇和母后还没有开口说话,你却已经开始训斥昀儿了,你说,你做的对不对?”
萧承低下头去。
萧续还是第一次看到哥哥吃瘪,忍不住扮了个鬼脸。
萧凤梧淡淡看了他一眼,微微带了几分严厉,道:“父皇只是说你哥哥说话的场合不对,可并没有说过他说话的内容不对,你又得意什么?”
萧续也跟着低下头去。
萧凤梧很少在他们面前露出威严的一面,所以一旦绷起脸来,便叫他们十分害怕。
顾倾城哄着萧愉走到了一旁,并没有打扰到萧凤梧教育孩子,她知道,孩子就像是树苗,不好好修剪的话是不会成才的。
萧凤梧说完萧续,继续跟萧承说道:“父皇知道,这皇宫之中,包括整个大禹,除了父皇母后,你便是最大的了,所以除了父皇母后,所有人都对你存了敬畏之心,便是觉得你哪里做的不大妥当,也会选择比较委婉的方式跟你说,而不会直截了当告诉你那么做是不对的。包括你舅舅梁丞相也是如此,不过他也没有太多的时间来指导你。
“就算是父皇再怎么跟你的师傅们说,要拿你当普通学生来对待,但是他们在面对你的时候,还是会不自觉想到,你是当朝太子,是将来大禹的皇帝,所以心里便先有了三分畏惧之心。
“虽然对你的功课不敢懈怠,但是有些时候关于那些规矩礼仪的教导便会松懈起来,因为将来,你就是天下的规矩,便是你做的哪里不好了,也不会有人来指责。
“但是承儿,父皇也要告诉你,那些规矩礼仪,那些细微到你觉得无足轻重的细节,并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让你学,是为了让你提升自己的品质。让你由内而外做一个优雅的、高贵的人。
“另外,做皇帝,或者说做皇家的人,并不是说真的要让我们成为孤家寡人。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为了天下百姓的安居乐业,我们需要时时刻刻体察民情。甚至有时候还需要深入民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到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