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游戏竞技 > 异能人的前世今生 > 第七卷 第五章 林松解读《西游记》1

第七卷 第五章 林松解读《西游记》1(1 / 1)

天地人身心灵合一会所读书会的主持人林松给大家解读《西游记》:几乎每个中国人都看过《西游记》。千百年来,又有多少人读懂这本鬼怪神仙的小说?又有多少人真正的去读它?一本从头到尾基本都是唐僧被抓——孙悟空跟妖怪打——打不过妖怪——请救兵——解决妖怪——继续上路——下一集又有个新妖怪把唐僧抓走了… … 如此反反复复,类似于奥特曼打怪兽的情节,以何登上四大名着的宝座,又以何受后世万人敬仰,彪炳千秋?

作为一部伟大的作品,《西游记》产生于明代中叶。而这一时代,正是三教合一思想的完善期,尤其是出现了以陆九渊、王阳明为代表的心学体系。因此,作为这个时代的思想文化产物,《西游记》所表现的就是心学体系和三教合一思想。三教之所以能够合一,全在心性之学。儒曰尽心知性,道曰识心见性,佛曰明心见性。心性之学成了宗教和哲学所探讨追索的根本。有了这样的成书背景,对《西游记》的理解就有了基础。

在详细解读《西游记》之前,林松先带着大家读了一篇优秀的短篇小说《少年玄奘的奇幻漂流》:

“那么,是一只猴子、一只猪、一个苦行僧、一匹龙马,保护你去西天,取回真经?”

“是的。”玄奘轻声说。

大堂里一点声音也没有,静得能听见玄奘那悠长轻缓的唿吸声。堂下的铁甲武士,早被他的歷险故事惊得瞠目结舌,用敬畏的眼神看着这位声名远播的圣僧。但这不包括李卫公。大唐开国第一名将的李卫公,公认为举国上下仅次于皇帝本人的第二聪明人李卫公。

李卫公往椅背上一靠,嘴角露出一丝讥诮:“你觉得这样的报告,皇上会相信吗?”

“阿弥陀佛,”玄奘轻颂一声佛号,“佛法无常,色不异空。”

李卫公盯着玄奘的眼睛。玄奘平静地垂下眼帘。他虽然已经年近四十,经歷西域天竺的千辛万苦,却仍然面如冠玉、肤若凝脂,目光清澈,雍容大度,脸上没有一丝皱纹,仿佛还是十六年前从长安出发时的那个翩翩美少年。

李卫公没有说话,而是靠在椅背上,闭上了眼睛。晚风穿过大堂,左厢房那巨大的开平方机器发出吱吱的响声,勾起了他一些不算美好的回忆。于是他一摆手,是要身边护甲卫士稍微退下之意。然后再次用极其轻微的声音说道:“我知道你还有另一个故事的,你就说吧。”

玄奘双手合十,“另一个故事卫公确定要听?”

李卫公微笑着睁开了眼睛:“圣僧请讲。”

“贫僧说,在五指山下收了一个了不得的大徒弟名唤行者悟空,其身为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最后被如来佛祖镇压在此。贫僧还说,这副皮囊前世是如来之二徒,名唤做金蝉子。因为不听说法,言行轻谩,故被贬真灵转生东土经受十世轮回的苦难,这与我那大徒弟被压五指山竟是异曲同工之妙,李卫公,你不曾生疑吗?

“贫僧说,第一次遇险是见到了六个剪径的蟊贼,最后蟊贼被大徒弟悟空打死。为此贫僧不免念叨了他几句,岂料他竟负气而去。最后贫僧靠观音给予的定心真言,又名做紧箍儿咒收复了劣徒。李卫公,定心真言,何谓定心真言?这世间能勒住戾气的紧箍儿又是何物?悟空悟空,既然是空,何须要悟?”

“贫僧说,又收一徒名唤悟能,又叫八戒,此徒六根不净,八戒不止。好吃懒做,自私自利,贪图女色,敌我难分。取经路上,不是渴望返回高老庄娶妻生子,便是贪图口腹之欲,也多次念叨要散伙回家。李卫公,八戒八戒,这五荤三厌,可曾戒过一样?悟能悟能,贫僧若是能悟,又何须悟能?”

‘贫僧最后一个徒弟是沙僧沙悟净。此徒憨厚耿直,一心向西,不管遇到什么危险都伴在为师身边,也亏了他贫僧才能多次化险为夷,坚定本心前往西天拜佛求精。沙僧最耿耿于怀的是他曾是玉帝身边的卷帘大将,因罪被贬,日日承受飞剑穿心之痛。渴望取了西经可以洗刷身上的冤屈。“

玄奘用着他一贯的轻缓语调,从容说完了这段故事。他的眼中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忧伤,但很快又恢复到清澈如水的平静。

李卫公沉思着说:“那么,其实孙悟空是你内心的嗔欲所化,猪八戒是贪欲所化,苦行僧是痴欲所化,一直都没有所谓的三个徒弟护送你上西天是不是?一直都是你一个人寂寞的上路,是也不是?

“阿弥陀佛。”玄奘双手抚十,轻颂一声佛号,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

“那么,你们在一路上打灭的那些妖精,其实是被你所杀的。比如说,不管是那些剪径的蟊贼,还是长相怪异而被当做妖怪的西域人,或者喜欢食人的粤人,都是被你所杀,是也不是?你承受不了自己杀了这么多人的罪过,所以幻想自己有个顽劣的大徒弟是也不是?“

“阿弥陀佛。”玄奘双手抚十,痛苦的轻颂一声佛号,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

”也就是说,所谓动了凡心的八戒其实是你自己的贪婪所化,你在高老庄喜欢上了高翠兰,本意是留下入赘。后来是你的嗔念悟空将你唤醒继续前行。你所谓的蜘蛛精白骨精女儿国王,其实都是你动了凡心的人间女子是也不是?“

”阿弥陀佛。”玄奘双手抚十,轻颂一声佛号,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

”沙和尚是你痴欲所化,你本是前途无量的得道高僧,却因受了陛下之袈裟紫金钵,不得不千山万水前往西天求经。你也有过抱怨吧。希望赶紧取了经文回到陛下身边,回到天堂的长安城,是也不是?“

“阿弥陀佛。”玄奘双手抚十,轻颂一声佛号,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

“那接引佛祖撑船带我们过了凌云仙渡时,只见上熘头泱下一个死尸。贫僧见了大惊,行者笑道:‘师父莫怕,那个原来是你。’八戒也道:‘是你,是你!’沙僧拍着手也道:‘是你,是你!’那撑船的打着号子也说:‘那是你!可贺可贺!’,四个人,却只有一具死尸。李卫公不觉得奇怪吗?”

“在我经歷了千辛万苦,到达了天竺那烂陀寺,那里的住持告诉我,——只有亲身经歷过苦难,才能知功德,只有亲身经歷残忍,才能懂慈悲。贫僧已经完成了常人所难以完成的任务,经书,便也能放心交予我手,放心让贫僧去东土普化世人。”

“这道理,贫僧是用了将近十六年的时间才领悟到的。”此时玄奘张开双眼,抬头微笑道,“难道卫公认为,天下百姓能够在一朝一夕了解其真意么?”

“阿弥陀佛,”玄奘问道,“卫公,这个故事,可以让皇上相信吗?”

李卫公微微一笑:“圣僧,圣上何等圣明的千古不世之君。我作为臣属,只能将两个故事都记录呈上,信不信,还要请皇上圣断。”

“那你呢?”玄奘的眼光仍然平静,口气中也没有一丝咄咄逼人的味道,“卫公,你相信哪个故事呢?”

李卫公愣了一下。又一阵风穿过大堂,吹动左厢房的门,发出吱吱的响声。

“若是第二个故事流传了出去,长安城的百姓知道取得真经的大唐高僧竟是个贪嗔痴恨未断,六根不净的和尚,那他取回来的真经就大打折扣,陛下的形象也会受损,我大唐辛苦营造起来的天命之国也不复存在。”李卫公心忖。

于是他说:“我相信第一个故事。”

玄奘双手合十,低头答道,“阿弥陀佛”

不得不说,这是一篇非常优秀的短篇小说。

但对于世人来说,他们需要的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而是一位一尘不染的圣人,一个可以向往,可以学习,可以崇拜的榜样。所以,我们都会下意识去相信第一个故事。

《西游记》和《圣经》,《可兰经》,印度的《摩诃婆罗多》,苏美尔人的《吉尔伽美什》,荷马的《奥德赛》以及埃及的许多传世文献一样,都是密意作品。密意作品都有它的内在意义和外在意义。外在是故事中人物的冒险经歷。而内在却是描述人的成道之路,和怎么控制世俗的低等自我,灵性修炼,以及了悟神圣的当下。

对于《西游记》首先要了解的是,里面的人物各代表人类内在的某一方面。不妨让我们来听一听国学大师南怀瑾是如何解读《西游记》的。孙悟空代表什么?代表意识思想。他上帝也不怕,阎王也不怕。他是东胜神洲一个海岛上石头里跳出来的,乱蹦乱跳。后来他去修道,他的师父是须菩提,佛的十大弟子之一,解空第一。孙悟空很聪明,很调皮,很快学会了神通变化,但是没有得道。结果他玩弄神通,师父把他赶出去了,告诉他在外面不准说是他的徒弟,如果说是他的徒弟,就把孙悟空的神通收了。

孙悟空出来第一个就去找阎王,问阎王生死簿上有没有自己的名字。阎王说有,结果他拿来都勾掉了,了了生死了,阎王也拿他没有办法。后来他跳到海底找龙王借兵器,龙王打开武器库,他都看不上,龙王只好陪他到海底最深的地方去看。他看到那个定海神针,又软又硬,可大可小。那个海底在哪里?在人的身体里。这个世界,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也等于人的身体,七分是水,三分是骨肉。

结果孙悟空把定海神针拿来,放在耳朵里,就是这根金箍棒,可以上闹天宫,下闹地狱。这个东西每个人都有,就是男人那个东西,可以大闹天宫;中医里有“耳通气海”的道理。

孙悟空就是思想意识,配合这条棒,打乱人间,要把孙悟空(意识)收服了,修道变成佛,就很难了。所以他的法名叫悟空,明白思想念头生灭无常,本来抓不住的,像水中捞月,所以他不再执着了。猪八戒代表欲望,贪吃贪色,能转过来就是修道的能量了,所以叫“悟能”。沙和尚代表带着业障,挑行李重担跟着走;他叫“悟净”,修行就是净化业障。白龙马代表气,驮着唐僧一路取经,唐僧代表本性,所以是师父,取经代表修行修道。

所以这部小说写的,就是东方文化印度和中国的宗教思想的系统,天人合一的东西。孙悟空保护了唐僧取经,路上经过了九九八十一难,然后成功了。每种磨难,代表了社会人生的一种现象。孙悟空对几个妖怪没有办法,有个妖怪住在无底洞,代表了人的食道、消化道、排泄系统,也代表了我们的欲望,永远填不满。

西方人翻译了《西游记》,只认为是中国的神话故事,不晓得蕴含了印度、中国天人合一的宗教理念,里面还藏有深刻的道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qidian.com阅读。)

最新小说: 人类往事之猩球大战 魔装少女 无限斩杀 毒宠狂妃:神医九小姐 论怪兽的合成公式 绝对狩互 超越吞噬 异能人的前世今生 灵异四人组 娇娘难追:腹黑魔帝赖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