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净法师河源寺对众营员开示:凡夫现在没有解脱,活得那么有劲,每天要工作,要听课,还要学习,这个力量是从哪里来的?是从我们心中的欲望而来。一般不学佛法的人总想满足自己的欲望:别人是什么地位,我也要什么地位;别人有什么样的享受,我也想要什么享受;别人夫妻恩爱、家庭和谐,我也想要得到。都是以欲望来支撑着生活,完全都是为了自己。夫妻之间也一样,彼此都是为了自己,一定都是为了自己的。你不要那么伟大地说我是为了对方好。没有!因为对方是你的妻子,你才会对她好;如果是不相关的人,你就不会对她那么好了:她是你的,所以你为她好,背后的根还是为了自己好。
凡夫都是以我执欲望作为动力,讲的话都是围绕自我的。如果这种欲望是错误的,我们就会产生痛苦,堕落恶道。如果是正确的,它作为我们生命的动力,对自己和他人都有帮助的,这种欲望就叫做善法欲,这也是欲望。一般的人,如果看他容光焕发,这个人的欲望一定很重,他生命的欲望和力量很强。容光焕发的人,要么他很得意,自己过得很舒服;要么他很善良,很想做好事帮助别人,这是善法欲。一般的凡夫都是靠欲望支撑着,如果没有欲望,他的脸色就开始沉下来,开始干枯,因为觉得没有意思了,生活也变得乏味,整个人都是无精打采的。如果一个人彻底没有欲望了,不久就会死掉。
佛法告诉我们:欲望是很重要的,人是需要有欲望的,但要把恶欲转为善法欲,让生活充满了力量,每天都往前冲。可是你别冲到最高的地方摔下来,那样就摔得很惨了,所以还要发出离心和菩提心。出离心和菩提心就是愿望,是菩提愿望,这个愿望也是由欲望转化过来的,都是一个东西,都是你那颗心。只是原来的心是为自我的,我想怎么样,欲望都是围绕自我的;发了出离心和菩提心以后,似乎也是围绕着自我,但是实际上这个“我”是一定要舍弃掉的,因为执着自我是痛苦的根源,当把我执放下的时候,你的菩提愿就生起了作用。
自我解脱了以后的生命,比容光焕发、充满欲望的人还要容光焕发。普通人的容光焕发也有可能是因为擦了什么油,但是如果是一个解脱了,愿意回来利益一切众生的人,他脸上的容光焕发是从表到里都清净无杂染的,那是大菩萨。凡夫的业报之身,脸上没有什么光是很正常的。
从生命的解脱道再往前走,走上菩提道,走上成就佛菩萨这条道路的人,他所有的生命动力就是为了利益众生!大家在修大乘佛法的时候发菩提心,如果真是发自内心的菩提心,哪怕就发一次,以后不去想它,只管自己修行解脱;一旦你解脱了,马上就会想起自己的父母亲、亲人们,他们实在太可怜了,不懂佛法,迷迷煳煳地受苦,而且宝贵的生命越来越短……特别是人年老了,日暮西山,快沉下去了,可还不知道回家的路在哪里……你想起来就着急,这就成为你生命的动力——你愿意生生世世在这个世界上利益众生,不舍弃任何一个众生。
凡夫是靠欲望的力量在生活,菩萨是靠愿力在生活。愿力是无穷无尽的!《普贤菩萨行愿品》里说: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行愿无有穷尽。无有穷尽!不是暂时的,而是要生生世世不停地在这里度众生。你要懂得,这样的生命是一位菩萨的生命,他能感受到众生同体,不舍弃众生。如果我们在座的真是一家人,你说我们这个家族有多大!再往前想一想,所有的众生都是一家人,你说这有多幸福!走到哪里都不怕没得吃、没得穿、没得住了,因为所有众生都是你的亲人。
大乘佛法的出离心和菩提心、解脱道和菩提道的修证是有理论,而且是有具体的方法的,可以让我们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
佛法的修行不离开戒、定、慧三学,通途法门的解脱道和菩提道的修证也是如此。修行进步的标准是看你是不是越来越规范了,你的定力和智慧是不是越来越高了。如果你的智慧很高,那么生活中根本就没有什么大问题。大部分人生气吵架,都是为了生活中的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有两夫妻在为了吃什么、怎么吃而吵架,脸红脖子粗地吵了半天也没争出个高下,还一肚子气,他们七岁的女儿在旁边说:“你们烦不烦啊,要吃就吃,不吃就算了嘛。”你看,小孩子反而更有智慧了。我们很多时候没有智慧,大人们想的往往都是些小问题,小孩想的反而基本都是大问题。
对于通途法门,如果你没有能力学,或者你太忙了不想学,佛还开辟了一个方便中的方便、圆顿中的圆顿、最了不起、最直接殊胜的法门,就是净土法门。我觉得这一生最幸运的就是遇到了净土法门,确实是感动得五体投地!如果没有净土法门,我们这些罪恶凡夫想要得解脱,估计就像是蚂蚁上高山一样难!
净土法门是让你确信有西方极乐世界,一定要确信!你要发愿:一定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且你一有时间就一心念佛,其它的经咒你可以不念,或者有时间念一下当助行,正行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如果你能够时时刻刻念“阿弥陀佛”,其他所有的经咒可以不念;但是如果你在那里打妄想,一句“阿弥陀佛”不能提起来,又说法师讲可以不念经咒,那你就诽谤净土了。如果你不能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你就要多念《佛说无量寿经》,多念心咒,多学习,真懂的人一定会念“阿弥陀佛”。
从实修上说,念这句“阿弥陀佛”,是在第六意识下手,跟很多其他法门一样;当你念佛心静下来以后,功夫稍微深一点,身心空掉了,就要在第七识那里用功了。那时候你心没有妄想,心里感觉念佛和不念佛一样,去念佛跟去参禅一样,这个下手处是正确的。
当往生极乐世界的心生起来了,你就不想轮回了。不想轮回的心,就是出离心。愿意往生极乐世界,就意味着要彻底放弃这个世界了,轮回当中的东西拽不住你了。往生极乐世界以后,我们还愿意回转娑婆度一切众生。就算你不想回转,到了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的树、鸟和观音菩萨、阿弥陀佛时时刻刻都在说法,你只要听了法,就能“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菩萨是什么概念?菩萨是以愿力作为动力,就会马上回转娑婆度众生。
所以说净土法门是把通途法门所要修的四禅八定,罗汉的初果、二果、三果、四果,菩萨的五十二个位次全部浓缩在信、愿、行,持名念佛里面了,而且下手容易,效率又高。这对于娑婆世界短暂的几十年来说,真的是无上妙药啊!
空净法师为了让夏令营员们更易于理解佛法,在开示时经常会给大家讲故事,赵萌萌印象最深的一个故事如下:
一位有德之士一直为住在城市的东区而苦恼。他举止文雅,行为中正,而东区的人们则粗俗随意;他生活有规律,从不过分,但东区的人们却喜欢肆意狂放;他品质高洁,从不能容忍自己有微小的不检点,东区的人们则似乎不太注重这些,市侩气功利心重。
于是他向一位智者求助,究竟是搬迁别处,还是做其他打算。
智者听完他的叙述,静静地过了一会儿,一句话也不说。之后,便带着他去了一个山谷。那个山谷空气清新,景色优美,更有成千上万只乌鸦在这里盘旋、静立、打闹、栖息,整个山谷异常和谐。可是,黄昏的时候,来了一只苍鹰,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苍鹰仗着自己身强体壮,飞翔能力强,气焰嚣张地一会儿挤占这群乌鸦的地盘,一会儿啄咬那一群乌鸦。和谐热闹的乌鸦群变得混乱惊慌起来。它们四处逃窜,惊慌失措。骚扰了一阵后,苍鹰似乎很不屑与乌鸦们为伍,又趾高气扬地飞走了。
看着眼前这一切,智者缓缓开口说:“苍鹰以为自己和乌鸦相处是受了委屈,殊不知乌鸦并不乐意与苍鹰在一起。对于生命而言,其实没有高下,只是生活方式存在差别。所以,你不应该嫌弃东区,而应持有感谢之心,感谢他们对你这个不同类人的容纳。你自以为居住东区是一种耻辱,而对东区的人们来说,你的生活方式和所谓的道德优越其实是一种“骚扰”,与苍鹰对乌鸦群的行为无异啊。”
有德之士很惭愧。他以为自己卓尔不群,没想到实际上只是需要别人接纳才能生存的可怜虫。自己嫌恶想要离之而去的人们,恰恰是自己最珍贵的财富。
这个故事令赵萌萌深思良久,返校之后,把这个故事写在了自己的作文中,这篇作文老师给她评了很高的分数。这次夏令营之旅,对赵萌萌的一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意义深远。(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qidian.com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