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游戏竞技 > 异能人的前世今生 > 第五卷 第五章 活着到底为了什么 3

第五卷 第五章 活着到底为了什么 3(1 / 1)

天力灵示:正是爱,赋予我们生命的意义和永恒的能量;正是爱,能够让我们带着我们的伟大和可悲,继续生活在喜乐之中。

在《活着,为了什么》一书中,作者以马内利以法国天才数学家、物理学家、思想家帕斯卡的《沉思录》为主轴,深入探讨了人生存的意义。在以马内利看来,帕斯卡的思想分为三个范畴——物质的范畴、精神的范畴和心灵的范畴,而帕斯卡思想以及人类歷程的高峰,是在心灵的范畴即爱的范畴里。而在《贫穷的富裕》中,以马内利修女则分享了她对真正富裕的发现——施予和接受大量的爱,以及获得幸福的步骤——抛却外在的富裕,接受匮乏的生活;走出空洞的自我,以便走向他人。以马内利修女自己正是抛却物质而让生命获得全面绽放的最具说服力的证人。

以马内利修女原名玛德莲?桑刚,1908年出生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1928年正式宣誓成为修女。正如以马内利的名字一样,以马内利修女一生践行着“神与我们同在”的上帝的旨意,几乎将毕生精力都献给了穷苦人士。尤其是1971年在她即将退休之际,由于目睹开罗拾垃圾者的艰苦生活条件并为之震动,决定从此生活在他们中间,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1993年,她以85岁的高龄被迫“退休”。回到法国后,继续为贫穷人士奔走,她的事迹开始逐渐传播开来,成为继特蕾莎修女之后,又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女性。

“天哪,活着为了什么,这个话题太沉重了,自己的事情还忙不过来呢。”或者是“修女写的,嗯,肯定是宣传宗教的,咱们平凡人不可能像她那样甘于奉献的。”

其实不是这样的。这位今年已经100岁的修女是个可亲可敬的性情中人,也是在真理和信仰的道路上苦苦思索的人,她的书既充满了爱心和慈悲心,又不乏真知烁见。

在这本书中,首先是对这个时代,现代人以及其弊病的深刻领悟。物质的富裕和空虚,不公正的制度,贫富差距,等等,这些我们大部分人从报道和自身经歷中已经有所体会。难能可贵的是,修女还探讨了贫穷的根源,跨国公司扮演的不光彩角色,以及我们所持有的不道德的价值观等。

其次,对解决之道的分享。以马内利修女不是简单的批判现象,她还提供了简单易行的解决之路。就解决之路的探讨并不是简单的布道,她分享了自己在思想上的成长过程以及在开罗,苏丹和土耳其的经歷。

修女的思想受帕斯卡影响至深。就是那个写 “人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柔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维的芦苇。”的帕斯卡,着有《思想录》。

在解决方案中,修女的见地体现了爱心,理性的思考以及感性激情的结合。“人啊!?并不是你的银行存款,你的事业成就,你的渊博学问,构成了你的价值;而是你原始特有的本性,一种做自己,做一个独一无二的人的饥渴,一种让你的智慧,你的心,你的意志能够获得全面展开,超越所有外在压力的饥渴,构成了你。”

“对他人开放,付出关怀,生命的目标将不再是拥有越来越多的资产,剥削他人以图利,而是放弃自己最虚伪做作的一面,让潜藏深处的心,这颗‘施比受更有福’的心得以涌现。”

....

总结修女的见地,对个人的快乐而言,其实质在于摆脱对自我的迷恋和物质的羁绊,尊重内心对于爱,分享,信任,尊重,简单纯朴的人际关系的渴望,不断达到自我的超越。

知识不是智慧,而理性本身是有诸多局限的。比感性和理性探讨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去关注那些更为简单的,质朴的本质。不需要大道理,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对于爱,分享,被尊重和认同的渴望,都希望全面绽放自己,并且帮助他人。其核心,是爱。

在那些最普通的人身上,蕴含着热量。如果我们错了,那么我们就改吧,从最小的行动开始,去关心他人,去分享,去把自己打开。

花更多的时间在培养温暖的,友爱的,分享的人际关系上吧,不再把别人当作任意榨汁的柠檬。理性的思考,自我的探索,感性的冲动,都不能真正救赎。学会去爱,是一种需要分享和互动的学问,只有在实践中学习。

对爱情和承诺持有忠诚,珍惜每一段关系,因为我们的心不会因为多彩的诱惑而更加开心的,它能够带来的只是更多的焦灼,饥渴和绝望,仿佛饮鸩止渴。

一段美好的家庭关系,一定是每一个人获得幸福的关键。每一个男人的心中,都有对于心心相印,相濡以沫的伴侣的渴望;每一个孩子的心中,都有对于温馨,无私和宽容的母爱的渴望。对这种渴望的回应和满足,依然是每个女性的职责,也是她们的幸福所在。即便在今天她们有了更多在事业上实现自我的机会。这并不是不平等,这是两性差异和互补的天性造成的。

所以,是的,如果有一天真正需要,我想我可以为了家庭放弃工作,迁居别处。所放弃的不过是一份工作,一份薪水,而不会放弃的,是对自我价值的思考,以及对自我实现的追求。

学会去放手的爱,以及无私的爱。对伴侣,对孩子,甚至对自己都是一样。

仔细想想,我们的爱里的确带着太多的占有和榨柠檬的心态。“这个人对我好吗,适合我吗,会永远爱我吗,能让我幸福吗”……说到底,对方不过是让自己幸福的工具,一旦不再具备这种能力,或许就会被抛弃-这是多么可怕的态度啊,然而它的的确确反映在大多数人的思维模式里,很多时候,还是以爱的名义。

在这种心态下,人们很容易感到失望,进而质疑对方,以及对人生悲观。也许我们要从一开始就知道,这种榨柠檬的态度是不对的。但还是一样不能免俗。因此,下次当你提出要求的时候,想想你能为别人做点什么,而不是别人还需要为你做点什么吧!

这样的原则不仅仅用于爱情,也适用于所有的人际交往,甚至人道主义援助工作。修女说,我们应该尊重被人,包括别人拒绝的权利。放下自己的优越感(还有功利心),以一颗平常心去尊重,了解对方,帮助对方,并且在适当的时候全身而退。在修女的内心,包含着不仅有爱,还有对平等,自由,独立的推崇,这也是现代普适价值观最核心的要素吧。

…… 一个性情的,直率的,热忱的灵魂,她比所有严密的逻辑推理更能打动人。原来我们需要的都一样,都是那种爱的温暖,分享的乐趣,以及不断提升自我的充实。

人,不仅是一根会思维的芦苇,还是一种充满了灵性和爱的生命。多好啊。

丰子恺先生着有一本书,名叫《佛无灵》,其中有一篇是写人生追求的,说在人生追求上有三层楼,一楼是为了满足物质生活而活着,大部分人生活在这层;二楼是为了满足精神生活而活着,这部分人比前者少;三楼是为了灵魂生活而活着,这部分人最少。

有的人满足于一层楼的生活,把追求物质生活当成生活的目标,没有意识到还有精神生活和灵魂生活的层面,他们把内心的需求都外化为物质,以为拥有了各种的物质就满足了内心,可是在这物质的追逐中,他们始终没有满足的时候,有了房子想车子;有了车子想位子;有了位子想女子,没有厌足。当有了女子又不知道珍惜,想要更多的女子,因为他们的精神空虚,总想通过不断地占有来填满。可没有精神和信仰,内心是无论如何都满足不了的。这就需要他们登上第二层楼。

人生的第二层楼是为了满足精神生活而活着,不同的人有着各种不同的爱好——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戏曲收藏,这些都属于陶冶情操、怡情养性的精神享受,很多人满足于这种自娱自乐的消遣,以为这就是高水平的生活方式了。

更多的人爱读书,通过阅读可以体验作者的精神世界,不同的作者写不同的书,水平都不一样,只有那些经过大浪淘沙留下的经典,那些闪耀人类智慧光芒的书才是真正的精神食粮,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宝库。选择什么样的书读,反映了一个人精神生活的水平。

好书是良师益友引人向上,坏书可能会引人堕落。因为现在会写字的人到处都是,其中不都是思想纯正高尚的,这样的人写出的东西很可能会带着作者自己的思想垃圾,污染阅读者的心灵,尤其是没有分辨能力的青少年更容易受到影响。所以选择读什么书时要谨慎。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会受到书的影响,改变我们自己看世界的角度、分析问题的方法,如果我们能够博采众长、融会贯通,还会形成自己的知识系统、世界观、方法论,随后,看问题、遇到事时会有自己的主见,不会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当思想到达一定的高度,思考进入一定的深度,我们会产生一些令我们困惑的问题,于是去书里找答案,会发现没有标准答案,不同的人对同一个问题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去解释,使人很容易联想到瞎子摸象。这些问题包括:人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人有没有灵魂?人的生命是就这一段呢,还是有前生后世甚至无始无终?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为什么各有各的命运,命运是由什么决定的?如何把握命运?天堂、地狱、极乐世界这些宗教里描述的地方到底存在不存在?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这些问题迫使我们去寻找,于是需要我们再上一层楼,站在更高的位置看这个世界,于是我们就开始了寻找心的归宿的旅程。(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qidian.com阅读。)

最新小说: 人类往事之猩球大战 异能人的前世今生 魔装少女 灵异四人组 超越吞噬 毒宠狂妃:神医九小姐 论怪兽的合成公式 娇娘难追:腹黑魔帝赖上门 绝对狩互 无限斩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