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已是河北袁氏最后的据点。
经历过邺城一战,袁熙终于彻底领教到了曹老板的厉害,什么“赤壁大败”,什么“割须弃袍”,那只是人家偶尔发挥失常,只要他正常发挥其军事才能,简直无懈可击啊。你看他每打一仗之前,就提前把下一步的计划想好了,步步紧扣,连环打击,不愧是整个三国时期的头号强人!再看看自己的废物三弟,真是越看越来气,此人好歹也是袁绍之子,竟连和曹操交战的勇气都没有,自打跟随自己逃来了幽州之后,甚至一听到“曹”字就被吓得尿失禁。
“要不是你,我也不会一穿越过来就头顶青青大草原!奇耻大辱,奇耻大辱啊!”
袁熙心中怒骂道。
虽然他从未见过甄宓,也不知道这个号称“三国第一美人”的女子是不是真的像史书上描述的那样美,但他既然已经是公认的袁熙,那她就是他公认的妻子。即使有成吉思汗的光辉例子作参照,袁熙一再告诉自己,真正的大英雄,那就该有天一般高的志向,海一般广阔的胸襟,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但每次想到自己的老婆被曹丕猪拱了大白菜,他还是忍不住要抓狂。
曹丕狗贼,你给我等着,夺妻之恨,不共戴天!
“二哥,接下来怎么办,曹操肯定不会就此放过我们的。”袁尚见兄长一会儿咬牙切齿,一会儿念念有词,想到自己的军队逃得逃,降的降,已经所剩无几,忧心忡忡地问道。
“竭尽全力守住幽州啊,还能怎么办!父亲留给我们的基业,就剩这一点了,难道还能像你一样不战而降,拱手让给曹操吗?”
“二哥你……”袁尚没想到一向性格宽仁,甚至有些愚忠的袁熙竟然敢对他这个主公出言讥讽,一时有些不知所措。
“你走吧。”对于接下来不可避免的幽州之战,袁熙已经有了自己的计划。
“我走,去哪?”
“去投奔乌桓——乌桓首领蹋顿,之前受过父亲很多恩惠,如今他羽翼丰满,兵力甚众,实力乃各部胡人之首。你只要到了他的帐下,他一定会竭力保你周全。”
袁尚宛若黑暗中看见了曙光,兴奋地说道:“幸亏二哥提醒,确实如此,确实如此啊!那你呢,也一起走吗?”
“这你就不用管了,对了,你走的时候将军队也带走。我帐下兵力尚有近两万人,我只留两千骑兵,其余的都随你同行,以防途中再遭遇强敌。”
袁尚闻言,愈发面露喜色。这时只听袁熙又说道:“经我观察,我帐下有一人,容貌与我极为相似,你此去乌桓,我虽不能随你同行,但他可以代替我,于途中和你做个伴。乌桓首领倘若问起,你就一口咬定,他就是袁熙,我们袁氏自从父亲去世后,一向唯你马首是瞻,只要你的身份不假,其他人乌桓首领是不会细究的。”
袁尚只求活命,现在有了好的去处,又得二哥慷慨相赠军队,至于袁熙到底想留下来做什么,他根本懒得费劲揣度。一个月后,一万多袁军簇拥着袁尚、“袁熙”两位身份尊贵的公子踏上了前往乌桓的漫漫长路;与之同时,真正的袁熙,也放弃了蓟城,带着手下仅有的两千骑兵,来到了幽州北部。
袁绍在世时,将偌大的幽州交给了两个人掌管,统领南部的,就是他的次子袁熙,驻军于蓟城;统领北部的,则是昔日刘虞的部将,曾与袁绍携手,共同打败公孙瓒的鲜于辅,驻军于渔阳。
也就是说,直属袁绍掌控的,其实只有半个幽州,另有半个幽州,是他的附庸。
邺城之战前,袁氏虽然实力衰败且内部四分五裂,鲜于辅仍然效忠于袁氏,及至袁尚、袁熙、袁谭先后被曹军击败,眼看着袁氏长期掌控的河北四州,已有三州被曹军征服,鲜于辅终于坐不住了。他问两位将领道:“袁氏基业,曹操已夺取十之八九,来年,必亲征幽州。依你们之见,我接下来是该继续效忠于袁氏呢,还是趁着曹军未到,及早与袁氏划清界线,派人前往邺城递上降表?”
这两位将领,一人名叫田豫,另一人名叫阎柔,都是文武双全的智谋之士。鲜于辅对他俩非常敬重,三人名义上是上下级关系,更像是结义兄弟。这二人早在官渡之战结束后,就有心说服鲜于辅投降曹操,既然这次是鲜于辅主动发问,二人不假思索,当即回道:“当然是及早与袁氏划清界线,向曹操投降更妥善。太守大人您想,现在咱们投降曹操,曹操还用得着咱们,等到来年曹操大军一到,攻陷幽州之后,那时您再投降对曹操来说还有什么意义?”
“二位将军说的是啊,但袁绍生前对你我都有大恩,就这么背叛他的儿子……”
“诶,并不是大人背叛他们,而是袁氏的几个儿子一个比一个脓包,甚至愚不可及到手足相残,根本不值得同情。再说了,袁谭已经死了,袁尚、袁熙也都接连战败,命不久矣,咱们就算想帮他们,就凭您手中这点微末的兵力,能够帮得上忙吗?如今的曹操,实力已经不可撼动,任何人与他作对,都如同螳臂当车!”
鲜于辅不再犹豫了:“你二人说得对,我这便亲自写信给曹操,向他投降。”
“报!大人,二位将军,城外有人求见。”一名士兵进入议事堂,向鲜于辅等人汇报。
“是谁,看清楚了吗?”
“好像是袁绍的二公子,袁熙。”
鲜于辅大惊,忙看向田豫、阎柔,口中嘀咕道:“难道他察觉我等要叛袁投曹,所以带着兵马前来兴师问罪?”
田豫笑道:“大人不必惊慌,袁熙就算看出来我们打算降曹,那又如何,现在他的兵力和我军在伯仲之间,奈何的了我们吗。他若真敢发兵攻城,末将就替您把他的首级斩下来,刚好送给曹操纳作投名状!”说完,他收起笑容,对那前来报讯的士兵道:“袁熙此来,带了多少兵马?”
“止有一人一骑。”